把螞蟻窩周圍的土重新蓋回去,寧歡爬上樹,在樹上辨認了方向。
“那邊有小溪,這裡的環境不錯,水裡應該有魚,運氣好說不定咱們真能吃上魚子醬。”
不說魚子醬了,就是捉上幾條魚,食材也都差不多了。
接著不做停歇,就帶著大家往她說的小溪的方向走。
周悅悅幾人,打獵不會,捉魚又不懂,還能怎麼辦,只能做個拎成果,默默無聞跟隨上去的跟班了。
寧歡心裡計算著距離,覺得小溪不會太遠。
果不其然,他們沒走多久就見到了一條寬兩米左右的清澈小溪。
坡度不大,水流不急,適合捉魚。
看到這一片原生態無汙染無新增的溪流,周悅悅茫然了:“師傅,我們要怎麼抓魚?”
沒有工具,徒手抓嗎?
“要想生存不遺餘力,山人就得自有妙計。”
作為帶徒弟的師傅,當然要展現一點與眾不同的本事啦。
咱從小到大的經歷不是白瞎的。
老話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抓魚僅靠一雙手,就憑她們這小身板,還是差了點。
做個魚簍還是可以的。
這次還是用的之前的細樹枝和藤條,只不過這次寧歡把它們削得更尖了,藤條也都抽了皮撮成繩子。
周悅悅還以為她要學漁夫用叉子叉魚,十分擔心這樣的方法能不能在天黑前抓到。
想到這,寧歡看了她一眼,白眼一翻:“現在都什麼時代了,早就改進了。”
再說了,叉魚她可叉不來。
浪費體力又費眼,她才不幹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兒呢。
“這是騰條做的簡易繩子,喏,按照我之前的方法,把這個簍子編成前大後小。待會不用你下水都能捉到魚你信不信?”
“……”周悅悅:嗯……她還是信吧。
周悅悅覺得如果自己連有樣學樣都不會的話,演員這行就白乾了。
編簍子花費了一點時間,等簍子編好,周悅悅的手指就多了好多因為編簍子而扎進去的小刺。
寧歡從睡袋裡找了找,拔出一根針,遞給周悅悅:“刺你自己挑,我眼神不太好。”
說完便從簍子裡挑出一把之前蒐集的蚯蚓之類的東西,往新簍子裡放。
她剛剛檢視過,這地方水質好,小溪裡魚類不少,肉眼就能看到水草間的魚影。
都弄好後,接著就把新簍子往小溪最窄的地方一扔,腳下踩嚴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