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曹昂來了,問郭嘉赤壁屯兵的事兒,郭嘉終於肯動彈一下,跟曹大公子正經嘮嗑了。
“大公子覺得對於兵戰赤壁,周公瑾他們會如何應對?”
“諸葛孔明已經為劉備出使江東。一口辯才,舌燦蓮花竟然能使江東上下同意聯劉抗曹。周公瑾他們對我部自然是戰了。”
“對啊。周公瑾自然是同意戰的。因為只有打,才能為江東贏得一方喘息之地,若是和,江東頃刻就會成主公囊中之物。”
“可是打也分很多種。有人智抗,有硬扛。周公瑾他們是聰明人。自然想以智取勝,以少勝多。”
“奇勝嘛,不外三樣。水淹,火攻,斷糧。我軍糧道在北,周公瑾不可能跨過我軍防線而不為所知的切斷我軍糧道。行水淹之計……長江地勢北高南低,秋冬之際,水位下降。除非周瑜強渡長江,來北岸行決堤之策,否則水淹之計,絕對尚八百,自損三千。數來數去,他們最有可能的便是用火攻了。”
“火攻?”曹昂挑眉重複,“若真如奉孝先生所言,那奉孝先生為何不向父親獻策,破其謀算?”
“為何要破其謀?”郭嘉搖搖頭,輕笑著反問曹昂。
“先生當知我軍精銳具是北方士卒,初來此來多有水土不服者。軍中現在疾病橫校還有荊州新降的二十萬兵馬。劉景升經營荊州多年,恩澤鄉里,餘威猶在。如今劉琮又被殺了,荊州兵士非但不能為助力,只怕稍有風吹草動就會生變……如此局勢……”
“大公子也了,我軍精銳乃北方士卒。不善水戰,所以……水戰……自然還是靠荊州水師……”
“然蔡瑁忠心尚未可知。”
“嘉可沒讓蔡瑁領軍。”郭嘉眨眨眼,意味不明地笑了笑:“嘉的意思是……既然不善水戰,那就跟江東水師來場陸戰吧。我等著那場大火……荊州三萬水師加上近千艘舟艦,夠他周公瑾燒的了。”
曹昂聞言立刻僵立當場,看著郭嘉好一會兒才找回聲音,磕磕巴巴道:“先生的意思是……”
“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該扔魚餌嘍。”
就在郭嘉跟曹昂起赤壁形式的時刻,遠在柴桑的周瑜,孫權,諸葛亮等人亦在思考對待曹軍的問題。
在接到細作來報的劉琮死亡的訊息後,孫權舒展了眉頭:“孤原先還擔憂曹孟德會任命劉琮蔡瑁為先鋒,取赤壁,江夏。如今看來,劉琮已死,蔡瑁似乎也不足為慮。只是不知他們心裡想出的領軍之人會是誰?”
魯肅垂了眸,思考片刻:“若無意外,很可能是……蔡威蔡仲儼。”
“不,不會。”周瑜手按著地圖輕輕搖搖頭,“曹孟德生性多疑,雖會和蔡威合作,但未必會放心讓蔡威領軍。蔡威最有可能從海上入江,與曹軍一道夾擊我部。若要破這個局,恐怕得有一支軍馬分出,專門在海上提防蔡仲儼。”
“也未必就要如此。”一直在沉默的諸葛亮輕聲開口,“有一人行牽制事可抵雄兵十萬。”
“孔明先生所指何人?”孫權抬頭疑問。
諸葛亮沒話,倒是魯肅蹙起眉,聲音沉沉:“孔明是指吳侯之妹孫蘅吧?”
諸葛亮輕輕地點點頭,眼看著孫權,目露請示。
孫權臉一板:“舍妹病中,不便見客。”
“主公,江東為重。”魯肅對著孫權拱手長揖到底,“切勿因私廢公。”
孫權皺起眉,看著魯肅壓低了聲音:“可子敬當知……妹她……根本不在江東。”
“可派遣使者秘密迎回孫姐。”
孫權搖搖頭,無奈苦笑,“若她真想回來,之前送來江東的就不是一封書信了。”
諸葛亮聞言眸光一閃,敏銳地捕捉到孫權話裡“書信”二字。既然有書信,那就明孫家姐不是無情無義之輩,那麼,“吳侯,假使孫姐得知吳老夫人病重,她當如何處之?”
諸葛亮的這個建議完,廳中就陷入一陣沉默之鄭做主的孫權低著頭,手扣著桌案,一言不發。廳裡沒有人在這時候出聲去打擾他,好一會兒孫權才閉上眼睛,聲音低沉無比道:“傳令張紹,明日讓他派可靠之人秘密潛入潁川,迎回尚香。”
孫權話音落地,廳裡又是一陣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