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啟心中驚疑, 這種憂慮疑『惑』, 卻又無法找到具體癥結的感覺如鯁在喉, 十分讓人泛堵,雖然臉上並不表現出來,但聲音到底是沉下去了:“你現在這副模樣,還想合作什麼?”
白亦陵順著他的目光看了一眼自己手腕上的鐐銬, 微微一笑:“身份不是我的籌碼,是指揮使還是階下囚, 也不會影響我要做的事。我現在可以給王爺提供兩個訊息, 一、陛下已經從昏『迷』中清醒過來;二、我現在威嚇住了戴瀝, 『逼』迫他帶我入宮面聖。”
陸啟倏然心驚。
他明白白亦陵的話代表著什麼, 將聲音壓得幾近於無:“你的意識是, 有人控制了皇上,想謀朝篡位?”
這句話一出,兩人的心中都有一種荒謬感。一天十二個時辰被別人懷疑要造反, 自己也真的很想造反的臨漳王,竟然會有朝一日震驚地聽說有其他人搶在他面前當了反賊,這件事也真是有點可笑了。
白亦陵說:“是。”
陸啟沉『吟』了片刻,兩個人都是聰明人,他用不著問白亦陵怎麼敢將這個訊息告訴自己。
現在他手上的部分兵權已經分給了陸嶼,最大的依仗幽州王就算在這個時候揮師趕往京都, 也絕對不可能比陸嶼和鎮國公回撤的速度快,既然整件事都不是陸啟設計的,那麼這回他就不可能趁機再做什麼。
於是陸啟沒有想太久, 乾脆地說:“你想讓我怎麼樣?”
白亦陵道:“先進宮瞭解一下高歸烈的情況。如果宮中情況有變,那麼背後的主使者一定不會容許我父母和淮王殿下輕易進城,還請王爺接應。”
說白了還是讓他幫陸嶼,陸啟的心裡很不是滋味。但眼看著不遠處的戴瀝神『色』焦灼,欲言又止,也實在不是耽擱的時候,他的臉『色』雖然難看,還是沒多說,應了一聲好。
他態度不錯,白亦陵也不介意說句好話:“王爺辦事還是這樣乾脆,讓人痛快。”
他這句話又勾起了兩人過往共事時的回憶,陸啟道:“也就你一個人能指使的動本王了,不過是仗著本王喜歡你。”
白亦陵哈哈一笑,拍了拍陸啟的肩膀,說道:“可別這樣講,你願意與我合作,是因為這事成不了咱們一起完蛋,是為了你自己,跟我沒關係。王爺往我臉上貼金,我會受不了的。”
他收回手,招呼了戴瀝一聲,就要離開,語氣中幾分揶揄幾分認真:“總之,話我就說這些,事情你愛幹不幹,自己掂量吧。”
戴瀝不小心聽見了白亦陵這最後一句話,沒想到他衝著自己耍狠不說,面對陸啟的時候也這樣大膽,嚇得腳步一絆,生怕陸啟發怒,衝過來將人揪住,那他們就又走不了了。
但陸啟卻沒再說什麼,只是站在原地目送白亦陵的背影離去,目極處是殘荷微雨。
心中有隱約的恍惚,忽然想起,年少時有多少次,也是這樣將他派出去。不過當時尚有歸期,如今種種,卻只剩前塵一夢。
白亦陵抽空回了下頭,只見陸啟還含在原地望著自己的方向,這樣遠遠看來,他的身影顯得那樣蕭瑟,那樣淒涼,彷彿全身上下都籠著一層淡淡的黑氣。
他很滿意,系統出品的純怨氣效果還是挺好的。
只不過就算沒有出事,此時的議事殿之內,也已經『亂』成了一團。
雖然剛剛從昏『迷』當中醒來,此時坐在龍椅上的皇帝氣『色』倒還算不錯,只是下面的一干臣子們卻都在議論紛紛,中心內容正是關於剛剛傳來的戰報。
這也算是近日以來一個難得的好訊息,淮王和鎮國公成功突圍,並聯合幽州王『逼』退赫赫追兵,放火燒了兩國交界之處的草場。
最後一招才是最狠的,此刻正是秋葉乾燥枯黃之際,又刮西風,大火一起就再難熄滅,一路藉著風勢席捲了整片草原,赫赫的將士們為了躲避火焰,不得不反向朝著晉隊一頭奔來,正好被陸嶼他們來了個圍爐,元氣大傷,重創敗退。
鎮國公等人率領著軍隊暫時駐紮下來,處理後面的一系列事宜,淮王則帶著他封地計程車兵先一步折返京都。但因為日前皇上病重,城門已關,軍隊卻被堵在了外面。
“陛下,赫赫大皇子之死及赫赫的突然進宮都十分蹊蹺,目前流言紛『亂』,人心惶惶,想必其他各位同僚亦是有所體會。”
九門提督鄭皓報告了這個訊息之後,率先向皇上建言道:“臣並非對淮王有所懷疑,但凡事謹慎總沒有錯處,城門不能輕易開啟。臣以為應令淮王將兵馬留在城外,獨自入宮覲見。”
這話說的合情合理,乍一聽起來絲毫要求也並不過分。但是在場的都是在官場上浸『淫』多年的人精,又如何聽不出來他這個主意當中暗藏的玄機?
鄭皓的觀點是,淮王如果沒有不臣之心,獨自進宮也不是什麼為難的要求,所以為了防止不必要的危險發生,只讓他一個人進城的要求並不過分。但是從淮王的角度想,並不是這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明明是打了勝仗凱旋而歸,他又不知道宮裡發生了什麼,無緣無故的就被要求不能領著手下的人進去,只怕是個人就會多心,淮王怎麼可能同意?結果照鄭皓的說法,不同意,就是他要造反。
這番話說出來之後,其他的大臣們立刻就都『亂』了。不知是有意無意,這一次的召見當中各位親王都沒有在場,而他們應該如何表態,也是個問題。
聶太師首先不贊同道:“鄭都督此言差矣,淮王此行兇險,卻能夠反敗為勝,擊敗赫赫,這是莫大的功勞,將士們九死一生回來,你卻要將人拒之門外,因為一點流言生出猜忌之心,豈不是寒了大家的心麼?”
此言一出,他對面的李丞相也道:“多此一舉,恐怕只會給陛下與淮王父子之情造成嫌隙,這個做法不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