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老大人在早朝提過遼東鐵騎之後,讓遼東鐵騎南下中原的聲音就一直沒有消失過,莫良緣一口咬死此事絕無可能,就為這一句絕無可能,為莫良緣招了罵名無數。偶有明理之人,為莫良緣話,道此時調遼東鐵騎南下,並無法解眼前京畿之地的危局,還會讓關外蠻夷有可趁之機,但這話被淹沒在諸多罵聲之中,無人理會。
韓家被滅門十日之後,淮親王李尚明在石城舉起了反旗,與李尚明一起反的,還有興元帝的另二位皇弟,澤親王李尚炯,瀟親王李尚光。
李運率五千遼東精騎於石城與京畿之地交界之處,梁河南岸與三王兵馬的先鋒營惡戰一場,以五千兵馬力克三王先鋒營兩萬兵馬,之後與三王兵馬隔梁河對峙。
戰報傳到京師,三王兵馬未過樑河,入京畿之地,這讓很多人大鬆了一口氣,而莫良緣和睿王看著戰報,卻都是眉頭緊鎖。
“五千精騎,一戰損了三千人,”雲墨聲道:“三王兵馬再次過河時,李將軍要怎麼把三王兵馬攔在梁河北岸?”
睿王此時已經調集了京畿之地的二十萬兵馬,派送梁河,保齡侯朱焰也已經離京前往梁河,扶助李運統兵,但就是這樣,睿王心中仍是沒底。京畿之地多年未見戰火,拱衛京畿的兵將戰力究竟如何,能不能像遼東精騎一樣,以五千力戰兩萬人,還硬是打贏了,這個誰也不準。
“三王兵馬據稱有十萬,”莫良緣這時道:“王爺調集了大軍二十萬,這一倍於叛軍的兵馬,應該能保京畿之地不失?”
睿王了句:“但願。”
睿王這話讓雲墨感覺不好,手裡的兵力多了敵方一倍之多,你還沒有能贏的把握?京畿之地的兵是得有多差?才會讓睿王你一點信心都沒有?
睿王這句但願了沒兩,到了第三的頭上,莫良緣剛準備帶著李祉去上朝,李運那裡的戰報又送了來,三王兵馬過了梁河,兵入京畿之地。
莫良緣一陣暈眩,都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跟趕來的雲墨道:“這怎麼可能呢?”
雲墨看完戰報後,面色鐵青,一邊讓周淨去叫睿王,一邊跟了莫良緣道:“這種事李運怎麼可能胡?三王兵馬現在已經入了京畿之地,還是想想接下來該怎麼辦。”
李運在戰報裡,幾乎是用筆在破口大罵,罵京畿之地的兵將貪生怕死,打鬥還不如鄉野之民,近一半兵卒未戰先逃,二十萬兵馬中,下有七八歲的孩童,上有五六十歲的老者,這樣的兵,李運的戰報裡問,要他如何帶這樣的兵馬上陣殺敵?
“李運還,有兵卒連如何拔刀出鞘都不會,”雲墨跟趕到的睿王道:“還有兵卒骨瘦如柴,他問了,是從軍數兵的老兵,卻又分別不出軍中的將校,也不知道見到上官要如何行禮。”
“這些根本就不是兵啊,”莫良緣看著睿王道。
“平日裡虛報人數吃空餉,”雲墨知道軍中的這些貓膩,聲道:“現在朝廷要用兵了,領兵的將官就只能現拉壯丁湊數,所以孩,老人,乞丐這些人都入到軍中去了。”
睿王坐著發呆。
雲墨看一旁坐著的齊王,這位也在發呆。
生怕這二位王爺不知道什麼是吃空餉,雲墨又多解釋了一句:“朝廷是按花名冊發放軍餉的,領兵的將官虛編一個花名冊,這樣一來,那些按照假名發下來的餉銀就落入他們自己的兜裡了。”
“李將軍能將三王兵馬趕回到梁河北岸去嗎?”齊王開口問道,現在不是追究軍中將領們吃空餉的時候,齊王爺現在就關心李運能不能守住京畿之地!
雲墨現在完全是看不上齊王這個人了,三王的兵馬兵強馬壯,李運手裡的兵都是些什麼貨色?無兵無將,你讓李運怎麼打這個仗?
“看來王爺還是得繼續調兵,”莫良緣開口道:“趕在三王的兵馬打到京師城下之前,王爺必須得讓李將軍手中有能戰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