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王府被蠻夷屠戮的事,讓京師城又是一陣混亂,但朝廷卻異常的沉默,唯一的反應是大理寺貼出了一紙告示,大理寺在追拿潛入京師作惡的蠻夷,若有能助大理寺緝拿蠻夷兇徒之人,朝廷重賞。
老百姓對此事很是議論了好幾日,但隨著新皇李祉的登基大典的舉行,這事又代替了康王府血案,成了老百姓們口談論的話題。
這是在康王府血案發生五天之後的事,莫良緣牽著李祉的手步入金鑾大殿,睿王帶著百官跪伏於地,山呼萬歲。龍椅之後垂放了一道珠簾,莫良緣坐在了珠簾之後,看著一身龍袍的李祉端端正正地坐在龍椅之。
有司禮太監宣讀李祉登基之後的第一道詔,封莫良緣為太后,睿王李禎為輔政大臣,護國公莫瀟為輔政大臣,又定了年號為嘉順帝。
這封號是幾個候選年號,李祉自己選的,與前世裡一樣,這一世李祉也選了嘉順二字。
眾臣口稱臣領旨,又山呼萬歲的時候,李祉在龍椅側了身體,看自己身後的莫良緣。可暗色的珠簾垂放著,將莫良緣的身影完全遮擋住了,李祉癟一下嘴,又坐端正了身體。丹階之下,眾臣跪在地,頭都低著,這讓李祉看不見莫良緣的同時,也看不清自己的臣子們的模樣。
“聖,”莫良緣在珠簾後輕聲跟李祉道:“讓諸位大人平身。”
“平身,”李祉聽話道。
眾臣又謝恩之後起身,靜立朝班等著李祉說話。
李祉張了張嘴,小皇帝不是膽怯的人,但這會兒小皇帝緊張了,由老師們教導著,他背誦過了很多遍的追憶先皇,訓勉諸臣的話,李祉這會兒竟然一句也想不起來了。
金鑾大殿靜的可怕,越是這樣,李祉越緊張,越緊張,小皇帝越不想起來詞。忍不住,李祉又側身去看莫良緣,小聲了一句:“母后。”
朝班裡的眾臣,有不少位都心不快,連說幾句話,他們的聖都要去問莫良緣拿主意嗎?
莫良緣在珠簾後仍是沉默。
李祉由緊張變得不安起來,又聲音稍大地喊了一聲:“母后?”
“聖好好看看下面的諸臣,”莫良緣這才開口道:“日後得由他們幫著聖治理江山了,聖得記住他們的樣子,時日長了之後,聖還要能辨出他們的忠奸。”
如果李祉還只是讓眾臣的某些人不快的話,莫良緣的話讓更多的朝臣覺得受辱了,他們是有忠有奸,可這話不應由你莫良緣一個女人說出來,你一個女人知道什麼忠奸?
李祉想說他看不清眾臣的模樣,但莫良緣這麼說了,小皇帝還是乖乖地將殿的諸臣都匆匆一眼掃過,只在依稀辨認出那人是他的老師之後,小皇帝的目光才會在這位朝臣的身多停留一會兒。
“聖看過了?”莫良緣問。
“看過了,”李祉答話。
“聖還有什麼話要跟諸位大人說的嗎?”莫良緣又問。
李祉這會兒還是想不起來詞,便乾脆將頭一搖,道:“沒有了。”
“那退……”
“聖,”不等莫良緣將話說完,護國公出班列道:“臣有本奏。”
李祉倒是知道面對這種情況自己要怎麼做,“準,說,”小皇帝跟護國公道。
“日後朝堂的事,發出的詔,臣想應有太后娘娘掌管的鳳印,睿王與臣的印……”
“退朝,”護國公的話說了一半,被莫良緣打斷了。
珠簾響動一聲,莫良緣從珠簾後面走了出來,冷冷地看一眼護國公,向李祉伸出手道:“聖隨哀家回宮。”
“聖!”大殿頓時跪倒了十來位大臣。
李祉受了驚一般,身子往龍椅裡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