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聽了後也是開始一同討論了起來,確實對於這個高句麗的問題很多人也是沒有遇到過,你要說直接派官員過去確實太遠了還真的不方便管理。
隨後鍾飛站出來提議說讓高句麗本地的人由他們選出來一個國王扶持為正統,這樣也方便管理。
眾人聽了後也是點了點頭,不過也有人擔心這要是造反就麻煩了,不過想了想似乎這是最好的辦法,而且之前不也是答應了新羅和百濟的國王嗎,他們作為天朝上國可不能食言的。
看著百濟和新羅的國王,劉賜也是說道。
“嗯,朕也有此意,可是高句麗只能有一個國王,你們兩個都是國王,朕應該讓你們誰來治理高句麗呢?”
百濟和新羅的國王聽了後也是很激動,如果自己被劉賜選中那麼他們就是以後高句麗的國王了,這可比百濟和新羅大得多。
隨後取而代之的是不會再有百濟和新羅,但是自己是高句麗的國王誰還管這麼多。
兩個人隨後也是連忙站出來說自己能夠擔此大任,絕對不會讓陛下失望的。
很明顯權利就在自己面前,不爭取那可不行。
隨後劉賜也是想了想讓他們兩個人把自己治理國家時候的政績全部如實寫出來,然後讓在場的百官每人一票投票選出來高句麗的國王。
兩個人一聽也是很激動,隨後連忙如實把自己治理國家的功績寫了出來。
最後投票出來,新羅的國王獲得了絕對性的票數被選出來了成為高句麗新的王,賜姓李,改名李全,地位是抵禦漢朝諸王的王,每年要向朝廷朝貢,寫信奏表都要以臣下自居。
服飾不可以與天子相同,只能與王的服飾相同,禮儀和祭祀甚至是陵墓都只能是按照王的規格來修建。
“臣,李全叩謝陛下!”
新羅或者是現在是高句麗的新王李全也是感激不已,而百濟的國王從現在開始不再是國王,而是百濟的刺史,保留了之前的在百濟的待遇,只不過不能傳承下去。
對於百濟的國王可以說是氣憤不已,自己居然是和高句麗的國君之位就差那麼一步。
隨後劉賜讓李全回去的時候帶去了一些漢朝的禮儀司儀還有一些學者去高句麗,教他們漢朝的禮儀、文化很謹記。
幾天之後李全穿著劉賜親自賞賜的親王服飾離開了大漢,而回到了高句麗之後的李全則是告訴整個高句麗的百姓,從現在開始高句麗是大漢的領土,他們都是漢朝天子的臣民,年號也是用的和大漢同樣的年號,由於高句麗沒有一個系統的文字,所以劉賜也是派人去教高句麗的人學習漢字,自此以後漢字成為了高句麗的文字型系,雖然語言不一樣,但是透過寫字就能和識字的漢人交流。
而張合一年之後看到高句麗局面已經是穩定也是派兵撤離了高句麗,撤退到了馬訾水的時候張合也是派人修建了橋樑,以便以後高句麗和遼東互相來往。
此戰的張合位居首功,鎮守冀州和幽州,而周泰和丁奉則是一個人封為鎮東將軍和平東將軍並且一個鎮守揚州,一個鎮守東萊。
分封已經是下達,隨後劉賜看著鍾飛也是說道。
“高句麗能夠成為我大漢的領土,丞相計策功不可沒,丞相可想要何賞賜?”
劉賜看著鍾飛也是問道。
喜歡三國之出將入相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出將入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