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劉辯哪兒恐怕都有人私底下教劉辯帝王之道,只不過劉宏不知道罷了。
“殿下放心,帝王之道分很多種,一種是為君道,還有一種是輔道,輔道是教導日後如何輔佐君王,和君王之道是兩碼事,不衝突。”
聽了鍾飛的話後劉協的心中也是打消了一些顧慮,不過依舊一些遲疑。
看到劉協這樣子鍾飛也不理他,直接是自顧自的講了起來。
對於帝王之道這個東西僅僅是一個概念罷了,每個老師教導每一個皇帝的說法不同,這個東西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一個東西,沒有準確說法,只有一個概念罷了。
“殿下,對於一個君王殿下認為最重要的是什麼?”
劉協想了想之後也是回答道。
“氣度。”
聽到之後鍾飛也是點了點頭。
“還有呢?”
“仁德、威儀、智慧、態度以及遠見。”
聽到劉協的回答後鍾飛也很滿意。
“那麼殿下認為如何才能做一個人人愛戴的好皇帝?或者說什麼樣的皇帝能讓臣子心甘情願去輔佐他?”
聽了鍾飛的話,劉協也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學生認為,做一個任人擁戴的好皇帝,要做到勤政愛民,心繫天下。”
“那殿下認為,如何才能做到一個勤政愛民,心繫天下的皇帝?”
劉協想了想之後也是搖了搖頭了,示意自己不知道。
看到劉協不知道鍾飛也是緩緩開口。
“為帝王者,一人為天,大權在握,審時度勢,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心寬以容天下,胸廣以納百川。”
“更重要的是,親賢臣,遠小人,不為錢財酒色所迷惑。盡其才,用其人,展其所長,佈施仁政,授恩與民,授功與臣。此乃仁德之君。”
劉協聽了之後也是想了想這些話的意思然後點了點頭。
“學生受教了。”
“對於如何成為一個受人愛戴的仁君,必要時,殺伐果斷,但卻不可獨立專行。我漢朝以孝道為本,以謙雅為範,希望殿下細細思量,日後切不可成為無道之王。”
鍾飛也是怕說錯只能是說為王,畢竟現在太子未決,鍾飛知道有些話不能拿在明面上說。
“學生知道了。”
“其實自古以來帝王之道就沒有一個很明確的說法,這個東西在每個帝王身上都有不同的結果,秦始皇以暴、嚴出名,漢武帝以武出名,光武帝以禮賢下士出名,高祖皇帝則是以創業之後安定宇內出名,所以帝王之道沒有一個準確的衡量標準,就跟一把劍一樣,用得好可以斬殺敵人,用不好可能反噬其自身,而君王就是劍,臣子和百姓就是劍柄,沒有了劍柄的劍刃,鋒利無比,隨時會割破自己的手掌,有了劍柄的劍則就不再傷及手掌,一個受人愛戴的君王就是一柄有劍柄的劍,暴君和昏君就是一把沒了劍柄的劍,只有鋒利的劍刃,傷及別人,也傷及自身。”
劉協想了想也是似懂非懂。
“用劍刃來比喻君王,老師所言很新奇,學生受教了。”
喜歡三國之出將入相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出將入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