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過後,留下的只有一片狼藉的廢墟和無數流離失所的受害者。
一時間,德拉城中雖然說不上是哀鴻遍野,但是在街道上行走的人們臉上卻多多少少都帶有著難以掩飾的悲傷。
不少的人們在曾經是自己的家的廢墟中尋覓著,想要看能不能清理出一些殘留下來的物資,至少也要收集幾件殘破的衣物,然後用它們的布料拼湊出一個簡陋的帳篷,不至於在夜晚降臨的寒風中瑟瑟發抖。
如果能夠清理出倖存的糧食就更好了,市政廳用來賑災的稀粥永遠都是那麼的稀薄,至多也只能夠讓人勉強餬口。
逝者已去,生者卻還要想著明天。
很快,貴族議會上巴里、霍奇和亞特羅三個主事者提前定下的賑災決議便化作了市政廳下達的具體政令。
那些在災難中倖存下來的政令官和書記官們還來不及慶幸自己的生存,便要開始在上司的命令下,快速地忙碌起來。
他們分別帶著一個小隊的城衛兵,拿著蓋有市政廳的大印的政令來到了各個難民聚集點,向著這些或許大字不識一個,但依舊有著勞動能力的難民們大聲宣讀起了市政廳的政令。
書面上的政令林林總總一大堆,但概括來說就是——以工代賑!
首先是以家庭為單位粗略登記難民的資訊,然後每天分配各個家庭勉強能夠餬口的糧食。
相應的,這些難民必須要參與市政廳組織的工作。
工作有很多種。
有手藝的可以選擇手藝活,手藝人總是比普通人要多出一門謀生的門路,有一門好手藝的人到哪裡都不會吃虧。。
大多沒有什麼手藝的人也沒關係,可以去做苦力類的活計,清理廢墟什麼的苦力活現在也急需大量的人手。
沒過多久,在跑斷了腿一般的工作中,整日奔波的書記官們總算是逐漸讓難民參與到了各種的工作中。
難民每天工作拿到的錢並不多,最高才十枚銅子,但是平時十枚銅子就能夠買到半袋足以吃上幾天的糧食,即使是現在糧食漲價,也足夠換取滿滿一小口袋的麥子。
再加上每天分配的少許糧食,不少難民居然發現讓全家人吃飽之餘竟然還能夠留存下一點點,積累幾天後,然後某一天的工作所得就可以不必購買糧食,而是用來換取一塊不長的亞麻布料,然後增添一件衣服。
不得不說,貴族雖然大多有著程度不一的腐朽,但是處於統治地位的他們也是維持這一個社會不可缺失的一環,他們享有更高的地位、掌握統治的權力、擁有顯赫的財富,卻也必須承擔由此而來的責任。
人們接受貴族的統治,貴族自然需要維護自己的統治,在外來入侵者面前,自然也是這些貴族首當其衝。
而巴里所說,必須懲罰在災難中擅離職守和不作為的貴族,也是如此!
對於如何賑災,貴族可能不懂很多,但是他們在接受貴族式的教育時,多多少少總會有一些這方面的涉及,他們只需要知道大概,具體的自然有下面的人翻書、查資料補充完整。
唯一有問題的就是,貴族們願不願意承受賑災的巨大支出,畢竟這不僅僅是大批糧食的支出,還有難民們工作的工資,重建時耗費的建材等等,這意味著一筆巨大的錢財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