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當然也得益於彭加木先生。
據說,當時作為生化學家的彭加木先生帶隊多次入疆,身上的任務可不止一兩件。
有特別偉大的領導人曾經對彭加木先生指示過,讓他同時尋找我國所需的稀有重水和鉀肥。
重水的用途很重要也很關鍵,它可以在核反應堆中做“減速劑”,減小中子速度,控制核裂變過程,也就是冷卻劑。
為什麼我國可以快速的研製出核彈,屹立於世界前沿國家。
為什麼“邱小姐”要在羅布泊這塊地方引爆,不僅僅跟空間通道有關,跟這個重水的發現也有一定程度的聯絡。
另外一個就是鉀肥這種資源。
植物的生長離不開氮、磷、鉀這三種元素。
建國後,氮肥和磷礦資源都發現的比較多,唯獨鉀肥資源沒有找到。
西方和蘇聯專家曾經斷言: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根本沒有可開發價值的鉀礦。
建國初期,中國每年都需要鉀肥300萬噸左右。
到目前,一年更是需要11001200萬噸的級別。
在上個世紀,幾乎都要從國外高價進口。
彭加木先生帶隊多次入疆的結果,在羅布泊發現了存在鉀肥礦和重水資源的痕跡。
當時雖然沒有準確定位到具體的礦床位置,但卻為後人在這裡採集到有價值的礦物樣本,並且達到研究探索以至於開礦採集的結果,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今天來看,當時偉大領導人的指示目標,彭加木先生都已經達到並出色的完成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現今,在羅布泊乾涸湖盆的東北處,我國人工建造了全國最大的露天鉀肥生產蒸發區。
這一次不再是天然的魔鬼湖,而是一個上百平方公里,煙波浩渺的人工“新湖泊”,是世界上品質最好的天然鉀肥出產地。
年產量達到150300萬噸,可以滿足全國所需鉀肥的四分之一。
正是由於這些發展,使得曾經不毛之地的羅布泊變成了上百億的聚寶盆。
高鐵也要從柴達木鋪設到南疆,公路也已經陸續的在建設開發。
荒蕪了1200多年的絲綢之路南線,重新活躍了起來。
庫木庫都克沙漠有可能再次變成綠洲。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彭加木先生當年的那些前與古人的拓荒探險。
李昂他們享受著彭加木先生所帶來的成果。
走上了鋪設好的西莎線,然後轉向s235省道,直奔彭加木先生的紀念碑。
這條路線用時大概5個多小時,要比從沙漠中走直線距離快上許多。
連線新疆哈密市與巴州若羌縣的s235省道可以說是東疆的主幹道。
也是較為筆直的一條穿越我國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大道。
雖說是省道,但依舊顛簸。
在沙漠邊緣與鹽殼地穿行,剛開始還被空曠的景象所吸引,時間長了,就感覺枯燥乏味。
在前進的過程中,李昂卻看見了格外刺眼的一幕。
喜歡看穿生命的雙眼請大家收藏:()看穿生命的雙眼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