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歸墟的記載,《列子·湯問》中是這樣記載的:
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
八紘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
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
其山高下週旋三萬裡,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間相去七萬裡,以為鄰居焉。
其上臺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
珠玕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
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來者,不可數焉。
李昂當然不能完整的記得文言文,但是他的印象中是有自己翻譯過後的理解記憶。
在渤海的東方不知幾億萬里的地方,有一條深溝,實際上是無底的深谷,它的下面沒有底,叫做歸墟。
地上四面八方的河水,天上銀河巨流,無不灌注到這裡,可是那裡的水位卻永遠不增不減。
這條大溝中有五座山,第一座叫做岱輿,第二座叫做員嶠,第三座叫做方壺,第四座叫做瀛洲,第五座叫做蓬萊。
每座山高低周圍都是三萬裡,山頂的平地九千里。
山與山之間相距七萬裡,卻象鄰居一樣。
山上的樓臺亭觀都是用金玉建造的,飛禽走獸都是潔白的顏色,珠玉之樹遍地叢生,奇花異果味道香醇,吃了可以長生不老。
住在那裡的都是仙聖一類的人,一日一夜飛著相互往來的,不可勝數。
這樣的地方怎麼能不讓人嚮往呢?
即使是作為現代人的李昂,當初在看到《列子·湯問》的時候,都感覺美好的不得了。
更何況那個時期的始皇帝了。
他們的心境當然是不一樣的了,李昂是以一個傳說神話來看待,更多的是看個樂。
始皇帝卻是在親歷,他最初的想法可能就是為了仙山上面的奇花異果,為了長生不死。
可他還捨棄不了自己在人類中至高無上的權利。
當有巨人可以給他長生不死的生命時,他欣然的接受了。
不用冒任何出海喪命的風險就,可以得到長生不死,這是他求之不得的。
同時,他知道如果幫助巨人的代價是什麼。
與他溝通的神族隱士早就講明瞭其中的利害關係。
所以,暗地裡早就和神族達成了徹底消滅巨人的協議。
有人類協助的神族會與巨人們做一場兵戈擾攘,至死方休的決戰。
不管結果如何,始皇帝變成了這場戰爭的最大受益者。
他也接受了神族使者的箴言,知道了另一個空間的存在,這個空間還有更加巨大的危機。
所以留在了這地下空間,做起了人類的守護者。
只不過沒想到的是,他嚮往的蓬萊仙山卻永遠的消失了。
一直坐在青銅馬車上的始皇帝,突然又站了起來。
抱著小貝又在水銀臉上蹭了蹭,嘴裡輕聲嘀咕了幾句眾人都沒聽清的話,好像在和小貝耳語。
李昂都怕他那水銀全都粘到小貝的身體上。
結果並沒有。
然後,始皇帝放下了小貝,對著眾人說道:
“好啦!時間已經不多了,你們也該走了。
稍後這裡就會被水銀層流入的水銀填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