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主要不是在修長城,更多是在補長城。
修在北邊的那些長城,是從西周開始,為了對付北方遊牧民族,就陸陸續續開始修建起來的。
到了春秋戰國的時候,各國又在連續不斷地修。
不只是修在北邊,也有的修在南邊,或者修在兩國的邊境上。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長城的規模,是後世不斷補修的結果。
尤其是明朝的時候,還有一次大面積的整修,清朝也在培修不斷,因此才是現在這個面貌。
秦朝當時可不只是修長城一項大型工程。
比如,修建秦直道。
修秦直道可是個非常龐大的工程,從公元前212年開始乾的,所花費的人力更多。
比如,修阿房宮。
“隱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乃分作阿房宮,或作麗山”。
這個是有明確記載的,動用了70餘萬人。
還有徵討南越,這個也是動用了50萬人。
想象一下當時的人口總數,還會有多少人來參與長城的修建呢?
那修阿房宮確實動用的70餘萬人就死了很多嗎?
真的就如某些書本上所寫的那樣,阿房宮表現出了始皇帝的貪婪、淫逸的本性嗎?
李昂對這些也有著自己不同的理解。
始皇帝讓人建造的阿房宮並沒有建成。但確實已經開始修建了。
一些史書上面也記載了秦始皇修建阿房宮沒有建成的歷程。
從時間節點上來看,也就是在始皇帝死亡前後,只開始了一點點的工程而已。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為什麼上位那麼多年不修建,卻要在臨近生命大限的時候修建呢?
同時還要修建秦始皇陵,更別說他們現在所處的位置,這麼大的地宮了。
在見到這座地宮前,李昂對所有這些工程專案的理解是,始皇帝之所以這麼大規模的搞基建,其實就像二戰的羅斯福一樣,為了拉動內需。
始皇帝統一六國建立秦朝後,戰爭減少了,就不需要那麼多軍隊了。
大批軍人轉業需要安置。城市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滯留在咸陽,洛陽等大城市。
這樣就增加了社會不安定因素,而六國混戰時迅猛發展的軍工企業也因為訂單的突然消失而大量倒閉。
大批製造工人一夜之間失去了工作,只能回到家鄉種地。
造成大量的民工返鄉潮。
如何能讓軍人和製造工人,不作亂造反呢?
那就是像二戰的羅斯福那樣,修公路,修鐵路,搞基建,增加就業率,拉動內需。
所以,我們就看到了一個到處搞專案的基建狂魔秦始皇。
至於,焚書坑儒。
坑的真的是儒嗎?燒的是什麼書呢?
李昂也有著自己的理解。至少是和一些記載上的有很大的不同。
眼前的始皇帝顯然也很不滿意嚴立所說的殘害文人和燒燬書籍。
看著已經正襟危坐的始皇帝,希望他不會一怒之下,殺掉嚴立。
喜歡看穿生命的雙眼請大家收藏:()看穿生命的雙眼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