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 你有什麼興趣嗎?”
唐湖剛到家將母親拉到客廳坐下,拿出手機興致勃勃地介紹:“把你的愛好放在網上和別人分享也是一件正事啊, 玩的好了, 也有一份收入的。”
唐母貼過來看著螢幕, 沒有完全明白她說的內容:“……這樣還能賺錢?”
“想賺大錢當然不輕鬆, 幹什麼行業都是這個道理, 但我又不要求你月入一萬,先玩熟練了再說。”
雖然俗話說毀掉一個愛好,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變成工作,但在金錢作為這個社會的立身之本, 能將個人愛好轉化為經濟收入,也是不錯的。
網路給了各種各樣的人掘金的機會, 微博和公眾號上的生活博主就是專門分享自己的這些心得而廣受粉絲關注,寫的長微博諸如“做菜的一百個小竅門”和“xx地旅行指南”都是兼具趣味與使用價值的乾貨,轉發量亦十分可觀。
唐湖不是沒考慮過讓母親來給自己當助理,但藝人的工作強度太大, 工作期間平均每天躺在床上睡覺的時間不超過五個小時, 助理的任務更是繁重,不僅要為藝人跑腿,還得在圈子裡上下打點, 勞神勞心,比當保姆還累。
唐母拿過她的手機, 在微博的生活類博主推薦上劃了兩頁, 細細檢視主頁內容。
為了和外出拍戲的女兒影片, 她用智慧手機還算熟練,不過看見微博上那些使用者分享的光鮮亮麗的日常,頓時覺得壓力巨大,連連推辭:“我都這把年紀了,還趕什麼新潮啊,不合適,你給我換一個吧。”
在她心裡,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早就不如年輕的小姑娘能折騰,生活以安穩為主,就別想有什麼變化了。
唐湖挑眉,滿臉的不以為然:“哪條法律規定四十歲不能趕新潮了?連高中課本上都在說,華夏加入世貿組織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更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必然結果,這證明全世界都在趕新潮,媽,你別被別人忽悠了行不行?”
明明是她在忽悠,然而睜著眼睛說瞎話的本領十分高超,隨口扯起藉口來也毫不心虛。
到底是什麼時候,“上了年級就不應該做什麼事”這種觀點開始流行,甚至連老一輩人也開始以此約束自己?
又不是年過五十還非得高齡產子,怎麼就不能嚐個新鮮了?
唐湖卻隱約知道原因,她印象最深的一件小事,是在上高中的時候全家去逛街,母親難得買回新衣服,挑中了店裡一件領口有蝴蝶結的襯衣準備去更衣室換上。
而父親看了一眼,很有些不屑地笑了笑:“你都一把年紀了,怎麼還穿帶花的?”
母親聞言侷促地放下衣服,再也沒提過一個字。
而父親的這種教導不光針對上了年紀的妻子,連年輕的女兒也別想逃過一劫,唐湖小時候沒少聽父親說過“女人的青春也就那麼幾年,再不趕緊嫁人就老了,你看隔壁家的xx剛畢業就結婚了”。
年輕是錯,老了也是錯?
等到跳出那個環境重新審視一番,唐湖才明白父親不過是用言論製造年齡恐慌,方便鞏固自己一家之主的地位而已。
然而這種年齡恐慌每個人都有,所以格外好用。
人心浮躁,比起大器晚成更崇尚出名要趁早,新聞裡有12歲的學霸考上清華,總裁文裡也有3歲小天才通曉七國語言,搞得活在現實世界普通人一旦虛長几歲,立刻覺得自己就是爛在地裡的老白菜。
哈利波特還剛出生就幹.死伏地魔呢,跟他的成就一比,其他人要不要活了?
唐湖到六十歲都不可能放棄對低階趣味的熱愛,年齡都是次要的,只要她高興,天天都可以自稱十八歲。
“在網上分享日常,道理說新其實也不新,就跟做生意一樣,前期都是賠本賺吆喝的時間,等觀眾被你的吆喝吸引過來,然後才考慮用什麼方式賺錢。”
唐母被她的歪理說服,看手機的表情也變得期待起來,擺弄了半天微博頁面:“那這個怎麼用呀?要是我發微博應該按哪個?我應該說什麼呢?”
“讓我想想……”
儘管在微博上說什麼都是自由,但既然想好好經營,就不能一點雞毛蒜皮的事都往上發,刷屏會引起關注者的惡感不說,也毫無意義。
製作人唐湖打算捧母親出道,便不得不思索旗下藝人的風格定位,也給她指明一下方向。
但生活類博主和段子手不同,不能閉門造車,得有些乾貨,最好是圖文並茂的那種。
唐湖苦苦思索半晌,偏偏只能回憶起娛樂圈的那套炒作方案:“……要不,咱們先來造個人設?”
“人設?”唐母沒有領會她的意思。
“稍等一下,我去打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