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確定下各自的辯位,那麼接下來就該進入正題。
白冷霜最先開口:“你們知道什麼是‘安樂死’嗎?或者有聽說過嗎?”
“知道啊。”
“聽說過。”
“沒。”
“查過資料。”
四人的回答各不相同,白冷霜見此,便跟四人詳細的解釋了一番。
不同於蕪心在網上找到的官方解釋,白冷霜更多的是用一種更加通俗接地氣的方式去解釋。
“……都明白什麼是‘安樂死’了吧?”白冷霜掃了四人一眼,繼續道:“現在來下定義。”
作為一辯的方欣瑜眸光微動,立馬掏出小本子和筆,準備記錄。
<in,由正方一辯開始。
而一辯稿中,大體分為:問候語,定義,標準,三個論點,以及論據,字數在700800左右最佳。
定義可以說是一辯稿的核心,必須慎重去下定義,儘量減少出現太大的破綻。
安樂死這個辯題,在網上也有相關的辯論稿流傳,不過白冷霜建議四人,在出一辯稿之前,最好不要去看網上的辯論稿,這樣會容易侷限自身思維,想不出新的方向。
拋開網上的現有的稿子,在白冷霜的引導下,四人你一句我一句的開始了頭腦風暴。
頭腦風暴,不怕你說錯,就怕你不敢想,不敢說。
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由夥伴們一起推敲,剔除掉糟粕,而留下的,就是未成形的一辯稿。
下定義一般針對辯題中的關鍵詞去下,如現在的“安樂死應該合法化”的正方觀點,其中的“安樂死”、“合法化”都需要下定義,也就是用簡短的一句話去解釋,什麼是“安樂死”與“合法化”。
而立標準,一般是從較大的格局上開展,比如時代。
最後的論點和論據,是辯論中攻擊對方辯友的武器,也是防禦的盾牌。
三個論點,需要從不同點角度出發,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來。
而論據,結合例子和資料,來支撐三個論點的存在。
……
討論辯題,不是一兩天就能搞定,比賽的時間是下週的星期六晚上,所有人都有一個星期的準備時間。
過了雙休日,蕪心他們身為大學生,自然要去上課,因為課程的不同,在白天很難約齊人一起出來討論。
不過這種情況,白冷霜一點都不陌生,敲定讓蕪心四人晚上出來。
雖然晚上也有晚課,可一般很少。
正好四人晚上基本沒什麼課程,便都應下了。
一天兩天的過去,剛開始蕪心還不慌,可到了星期四的時候,蕪心慌了。
今晚,幾人又出來討論。
可頭腦風暴陷入的瓶頸,三個論點,只想到了兩個,第三個打死都想不出。
朱宴撓撓頭髮,有些崩潰:“要不然就兩個論點吧,也不是沒有兩個論點的一辯稿。”
“真的要兩個嘛?會不會太單薄了。”作為一辯的方欣瑜糾結了,神色有些動搖。
白冷霜拍了拍桌子,“你們就再想想,最好有三個論點。”
“要不然就用之前淘汰的那個?”李鈺山開口道。
“可那個太那啥了……”白冷霜蹙眉,有些不贊同。
淘汰的那個論點,大體的意思是安樂死的合法化,可以節約醫療資源。
表面上沒什麼不對,可如果涉及到人性和道德倫理的層面,顯得過於冷漠苛刻。
一個人快死了,治不好,就安樂死,美其名曰節約醫療資源,留給其他更有可能治好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