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珠吸收的煞氣進入空間與裡面的清靈之氣融合。從此後,空間就有了四季,有了雲雷雨露。一切更加的趨於自然,而不是以前白金龍璽所攜帶的行雲布雨功能,都是很機械化的東西。這時,空間才真正的像是一片洞天福地。
有了煞氣融合,玉珠本身也更加凝固,以後蔡鴻鳴再也不用擔心玉珠碎掉之類的事。
只是這些變化,他並不知道。
他拿著手電筒往洞內四周照去,只見洞穴兩邊的石壁上刻著一副副圖。起初他也不知道這些圖是什麼意思,後來當他在圖中看到千手佛和暗河裡的祭壇時。再結合前面石壁刻的圖,才明白過來。
原來上面刻的是洞穴的來歷與根源。
事情要追溯到唐朝時期。那時大唐正與吐蕃爭奪西域和青海地區的控制權。
其實在唐太宗時期,雙方就開始發生衝突。只是當時強大的唐軍擊退了吐蕃軍。不過當時國力強盛的大唐並沒有懲罰吐蕃,相反還很仁慈的將宗室之女文成公主下嫁給吐蕃國主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帶去了很多中原的人才和器物,這些東西迅速被吐蕃吸收運用。吐蕃國力也因此逐漸強盛起來,野心也開始滋長。到唐高宗、武則天時期,實力變得強大的吐蕃又開始騷擾唐朝,唐朝因國內形勢一直處於守勢,但總算是保住了西域。
而到唐玄宗時期,因國內迎來了可媲美唐玄宗貞觀之世的開元盛世,國力強大,吐蕃無力對抗,又落於守勢。
安史之亂期間和之後,吐蕃趁大唐國勢不妙藉機控制了隴右十八州和安西四鎮,一度攻陷唐朝都城長安。
到唐德宗時期,吐蕃開始連連戰敗。
當時的吐蕃王不甘吐蕃戰敗,又擔心唐軍攻來,就聯合吐蕃國內信奉原始宗教的激進僧侶,截斷水脈,將西北、西疆之地化為茫茫沙漠戈壁,形成一道死亡沙海阻擋唐軍進攻。可惜最後雖然成功,卻被唐朝聯合回鶻、南詔、大食等國圍攻,吐蕃因此大敗,將軍論莽熱被抓。從此,吐蕃國力開始由盛轉衰。
山川河流自有其靈性,信奉原始宗教的激進僧侶截斷水脈自然不可能不付出代價。
很多僧侶因此遭受天譴死去。
信奉原始宗教的激進僧侶存活下來的同伴原本是想將他們放歸於天地之間,後來又因擔心吐蕃衰落後沙漠之中的古國崛起,就以巫術手段,將這些人裝於棺材中鎮壓西幹龍脈於此山峰之內。
不是他們不想截斷龍脈,只是因果太大,大得他們無法承受。若是強行截斷,估計吐蕃國立馬國破,他們信奉的教派也會分崩離析。
況且,龍脈是氣所化,若被截斷,就會另覓地休養生息,百年後又會恢復過來,如此和截斷龍脈付出的代價相比,有點不值,所以只是鎮壓。
蔡鴻鳴看到石壁上的圖後,恍然若悟,心道原來如此。
越往裡走,煞氣越重,越是陰寒。但卻沒結冰,只是有一種刺骨的陰冷。只是他沒發現,相對於外面濃稠的煞氣,他身邊的煞氣明顯稀薄很多。
山洞是直的,走了一段距離,眼前終於出現出口,他連忙快走幾步。到了出口,卻發現裡面是一個寬廣無比的洞窟。(未完待續。)
喜歡我的農場在沙漠請大家收藏:()我的農場在沙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