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
灰濛濛的天。
大街上,馬蹄聲清脆,只見一人一馬飛馳而過,直至皇城門。
這人翻身下馬,身前緊緊得繫著一個小包袱。
他自報家門道:“邊境路監!八百里加急至樞密院!”
很快,皇城門為他包袱的那些東西開啟了。
“望原鎮學堂!八百里加急至樞密院!”
此時,又一個人到達了。
………
樞密院。
“此人憑空出現於望原鎮,來歷不明!不可輕易相信!”
“古人云:英雄莫問出處!只要他做了我宋國的官,那就是宋人!”
“不妥不妥!此事還需再細查!”
“若是路監能查出他的來歷,理應上報………需知這一來一回要花上好些時日。”
“錦繡文章!錦繡文章啊!”
“大氣節啊!好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宰輔們又為方長吵得不可開交。
但後面吵著吵著又吵到了他的職位上,他們不知道該請封他個五品散官好,還是六品實權官好。
“五三”徹底征服了他們,這是對經義瞭解得有透徹才能寫出這麼多治世文章,除了宋人能做到這種地步他們還真想不到還有哪國的人會閒著無聊來研究他們的科舉經義的。這種人參加科考必得狀元!還需要科舉來證明什麼?必須封官!
不過,徹底征服他們的還是那本話本,尤其是那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簡直就是為他們這些臣子量身定做的,說到他們心坎上去了。
身為臣子,哪個不想像文天祥一般,忠於君王,死於社稷。
“此人定是我宋人!寶木寶木,是為宋字,他應當是在借話本之事說今日之事………”這個人忽得閉了嘴。
誰都知道,宋遼兩國的關係看似和平,實際暗潮洶湧。
主位上,寇淮嘆氣道:“遼國前幾日發書,要將今年的歲幣提高至五千萬貫。”
此話一出,宰輔們無一不驚訝的。
“遼人,實在可恨!”
寇淮又拿起了那本話本,讚歎道:“此人,對局勢看得透徹。”
若是宋國再如此下去,未來又何嘗不會像話本里的寶木國一樣造船逃亡海外?
他又拿起來邊境學堂追送過來的“五年科考三年堂試”,說道:“此人,經世之才!”
“理應請封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