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門戶之見,拋開佛道之別,耗費自家香火積累,將棲霞寺這處原始黑壤自陰世“打撈”上來後,又能毫無顧忌地拿出來與人分享。
這才是學德兼備、開空法道的宗師風範。
年輕僧人聞言心下感嘆,同時又有疑惑生出:這等人物,竟然還不曾顯得成佛?
雖然曾被譽為最有希望顯得成佛的僧人,但安慈如今依舊止步於加持之境,未能證得依正無礙、十界平等之佛身。
只是歲月流逝,積累愈發深厚罷了。
莫非此次淨化黑壤,便是其人機緣所在?是之前所言的誓願法門,還是憑藉頂骨舍利之能……
他不由心中暗忖。
“除此之外,尚有下策。”正思量間,老僧話語傳至耳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志常抬頭,竟然看見其人對自己笑了一笑,頗有幾分促狹。
“便是如志常小師父所想那般,藉著頂骨舍利之助,以有相而入無相,開顯本尊,強行以此鎮壓冥土,維持舊觀。”
志通聞言哭笑不得,旋即屈指成叩,給師弟腦門上來了一下。
摸著額頭,志常眼觀鼻,鼻觀心,不敢再胡思亂想。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理具、加持、顯得三境其實並無高下之分,皆可即身成佛,心、佛、眾生三者平等,遍一切處。
然而前者為體,次者為相,末者為用。
單若以鎮壓黑壤而論,加持成佛畢竟不如顯得成佛來得方便。
“五司怎麼看?”
志通又看向石姓男子,後者代表民宗辦而來,可見國家對於此處的變化不是一無所知。
只憑安慈一人,那也是沒有辦法將頂骨舍利自佛頂宮中請出的。
“嶽會長曾佔得一卦,卦象顯示法師之舉或有功敗垂成之象,因此派我們特來觀禮。
“若有不諧,也可第一時間進行交接。”
男子推了推眼鏡,微笑開口。
“這便是五司的態度嗎,我明白了。”志通思索片刻,目露了然。
站在民宗辦的角度來看,安慈的第二種方案無疑是最佳選擇——將原始黑壤解化,卻又放棄了棲霞寺的主導權,這便給了國家插手的餘地。
畢竟經歷過一千五百餘年鎮壓,此間的一草一木無不被佛門念力所浸染,就連那條冥途縫隙中都出現了七寶宮殿的虛影。
再過上幾百年,疑城胎宮或會就此築成也說不定。
這也是安慈所言三策中第一策的底氣所在,疑城胎宮本就是極樂淨土中描繪的邊城諸景之一,也是棲霞寺列祖佈下的後手,期待有一天後人能將此地黑壤化作佛國。
但是安慈若要選擇這一方案,民宗辦雖然拿他無可奈何,但頂骨舍利也就不會從佛頂宮中運出了。
唯獨以這釋迦牟尼真身遺蛻為引,方能撬動山中一千五百年的念力積累,進而為安慈所用。
若是民宗辦不出手,屆時安慈也只能向法門寺這等同樣擁有佛骨真身舍利的名剎求援,但那樣一來,冥土同樣要給法門寺分一杯羹。
“既然貴寺與民宗辦有約在先,我等也不好多加置喙。”志通道,“此事我和師弟亦不會隨意干涉,只是還有一事請大和尚相助。”
於是便將迷龍之事娓娓道來。
喜歡初景道君請大家收藏:()初景道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