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農寺少卿......”
王景低聲唸叨了幾句,想起了那日在無憂鬼市中與“天子”會面的場景。
對方正是要自己進入司農寺,後續按指示行動;而此時自己果然如對方所言,行事司農。
“不知道是‘天子’的安排,還是太后她們在將計就計、順水推舟?”
他接過緋袍絺冕並劍飾魚袋等物,袍服內蘊禁制,竟然是一整套的中品法器,四重天圓滿,有三十六重地煞禁制。
“這是將作監中大匠煉製而成,只有七品以上官員才能享有這等待遇。”
那主事解釋了一句,這些法器都與雒城大陣勾連,無需祭煉便可發揮出相應威能,同時也受到法陣中樞的控制。
據說到了煉竅級數,朝廷還會賜下相應品階的靈器,地煞禁制也蛻變成天罡禁制,威能猶在法器之上。
......
司農寺位於皇城東北方向,處於左夾城與東城之間,設有四署九監,總管糧食積儲、倉廩管理及在京朝官之祿米供應等事務。
王景作為走馬上任的司農寺少卿,來到署衙之後,按例要前去拜見上官、會晤一眾同僚。
不過司農寺卿年前心有所感,閉關靜修去了,為王景接風的只有剩下的一名少卿與幾位寺丞。
作為九寺五監之一,司農寺設有正卿一人、少卿二人,此外還有丞六人,剩餘多是七品以下的署令、倉監,分散在雒城乃至各地宮苑屯池,並不在皇城。
“我等身為少卿,總上林、太倉、鉤盾、?官四署及諸倉、司竹、諸湯、宮苑、鹽池、諸屯等監。”
另一名司農寺少卿寧凡對王景介紹道,言語不算熱絡親近,也不過分冷淡。
“正卿大人總攬全域性,你我二人分管六丞,具體事物則有各署令、倉監及其手下的監事、掌固去做,總體而言,是個輕鬆的活計,有大把時間可以用來習練武道。”
寧凡將王景引入一間偏殿,此間正有數人等候於此,正是六名寺丞。
“四署之中,我負責上林、鉤盾、?官三署,太倉署以及太原、永豐、龍門諸倉,都屬於你的職權範疇。”
寧凡指了其中兩名寺丞。
“這二人便是你職下寺丞,具體該如何去做,他們倆會告訴你。”
太倉署具體負責收受、貯存各地上交靈米、草藥,油水豐厚,但也很容易被有心人盯上,十年來太倉署令已經換了七八個,基本都幹不長久。
寧凡將此署交給王景,也不知打著怎樣的算盤。
然而王景對此並無太多意見。
他現在最大的好奇之處在於,“天子”的下一步指示會是什麼。
這不僅是他所在意的,也是楊司言乃至於太后關心的事情。
“少卿大人,請隨下官來。”
寧凡離去後,他指給王景的兩名寺丞對視一眼,其中一人上前對王景道,畢恭畢敬。
“太倉署辦公之處不在皇城,而是在含嘉倉城之中。日後少卿大人點卯、起居,亦在此城。”
含嘉倉城位於東城北端,處於皇城東北角,靠近徽安門,離景行坊只有五座裡坊的距離,不算太遠,也方便王景出行。
倉城呈長方形,城南部和東北部為倉儲所在,設有法陣保護,一處貯存尋常穀米,另一處儲藏各類靈藥。
而太倉署衙邸所在則位於倉城西北,臺閣聳立,中有南衙府衛把守,禁制森嚴。
王景步入殿宇,署令在此等候已久,甫一見面便笑道:
“還請少卿大人稍作歇息,用過晌食之後,我便召集署中諸官,前來拜見少卿大人。”
對方為王景介紹了一番署中各類事物,等他沒有疑惑後便出言請退,告辭離開,引他來此的寺丞也一併告退,只餘王景一人留在殿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