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的就是方便王景從他記憶中窺探這禹余天的基本情況。
自始至終,吳常都是在這屍林中兜兜轉轉,不曾離開核心地帶外圍一步。
至於那個與他同行的高大弟子,則是被王景施以同樣手段後,乾脆利落地了結了性命。
這些幽冥教弟子行事本就不屬正道,王景殺之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幻境種種經歷,王景除了引導了情節走向外,所有細節都是吳常二人自行填充,暴露出來了許多資訊,讓王景收穫不小。
“按仙道修行境界劃分,那幽冥教主是修成了金丹的宗師級人物,等同於武道中的煉竅境界,也是吳常所知幽冥教中的最高戰力。
“不過他畢竟只是一個出竅境界的普通弟子,未必知道太多。”
這方宇宙的仙道與武道修行境界大同小異,武道有修行七關,仙道亦有煉氣七階,氣與神合之後,便是元神真人,與武道不死人仙對應。
鍛體、養魂、出竅入微)、引氣先天)、神魂神意)、金丹煉竅)、陰神武相),直到引氣之前,仙道與武道並無太多分別,並行不悖,可以兼修。
唯獨步入引氣先天之後,差距漸漸顯露,仙道修行識神,感應先天真靈,摒棄後天沾染種種虛妄,最終勘破生死玄關,元神成就。
武道靈肉合一,魂魄、肉體、武相三者相合,進軍不死人仙,滴血重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這禹余天,則與元芒界不同,仙道大昌,武道卻少有流傳,只在中土散佈。哪怕是幽冥教,能碰上一名先天武者也是頗為不易,故而人死了都不肯浪費,還要將其葬入屍林之中,以期養成銀屍,乃至更高層次的金屍、屍王。
“當務之急,還是要離開幽冥教,直到出海才算安全。”
再怎麼說,王景也是誤打誤撞進了幽冥教宗門禁地,還對教中弟子痛下殺手,窺探教中隱秘。
若是還不知好歹,不想方設法離開幽冥教,真當輪迴王那等金丹宗師是吃乾飯的?
莫說如今在此的只是王景一縷念頭,哪怕是他真身來了,也不敢說能輕易勝過輪迴王,前世的道家陰神功果與此世的仙道陰神境界,還是有所不同的,更注重識神本質的蛻變,在戰力上則有所不及。
是以王景不曾耽擱,趁著吳常尚未從幻境中醒覺,直接開啟了對方隨身的儲物袋——一種相當簡陋的制式乾坤法器,從中取出了一塊品相上佳的血紋黑木。
此乃幽冥教中特產,只在紅池附近有所生長的血木,有吞噬血氣、滋養魂魄的效用,是打造許多邪道法器的上選。
王景將這縷念頭移入其上,而後觸發了留在武者屍體上的後手,一聲清脆鈴響,赤色火焰泉湧而出,將武者屍體化為灰燼。
“塵歸塵,土歸土。往者已逝,生者解脫。”
王景寄念在血木上,神念干涉現實,將一切復歸原狀,這才控制著吳常向林外走去。
幻境中的吳常此時也依“輪迴王”所言,將一切痕跡處理好之後,原路返回。
——他眼下識神被王景所惑,所見所聞都經由後者篡改才被傳遞給識神,待識神作出應對後又被王景陰神察知,控制著吳常肉身做出相應舉動。
人有元神,有識神,元神則虛靜恬淡,寂寞無為,乃本然之性;識神則見境生情,貪著其事,氣質之性是也。
王景前世身為全真道人,在識神修煉上下的功夫便是煉盡陰滓,以返純乾,消魄全魂,類似於儒家變化氣質之言,禪宗返識為智之法。
只是王景昔年還丹時混煉太多,精水、神火、意土中混雜了後天之物,玄關一竅也不曾圓滿,故而金丹不純,陽神難成,止步陰神功果。
而此世仙道修行,從三魂七魄上入手,以存思觀想手段壯大靈魂、進而感應神念,神念與靈魂合一形成神魂,再與七魄合一貫穿靈肉,然後神氣相抱,修成金丹,以金丹培育陰神,最終勘破生死玄關成就元神。
然則哪怕是元神真人,他們元神中的陰滓依舊未曾煉盡,須得藉助天雷之力純化元神,才能回光返乾,自稱陽神真人。
“魂為陽,魄為陰,煉盡陰魄,即為純陽。倒與前世所學殊途同歸,也是一條修真大道。”
王景推算一番,對此世仙道修行更多一分了然。
不過這樣一來,哪怕是踏過玄關,不被虛妄所迷的元神真人,在識神修煉上與王景都會存在一段差距。更遑論吳常這些連神魂境界都沒有的引氣弟子了,輕輕鬆鬆便被王景引入幻境,控制了識神。
喜歡初景道君請大家收藏:()初景道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