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他翻身上馬,帶著張劍和謝峰兩名護衛,一路向南,直奔緬甸而去。
眾人一路上風餐露宿,穿過雲緬邊境,沿著古老的商道一路向南,便正式踏入緬甸境內。
王政敏出發之前,曾惡補了關於緬甸國的現狀,此時的緬甸正處於東籲王朝的統治之下,國都設在阿瓦,只不過現在的緬甸形勢比較複雜,內部紛爭不斷,外部則面臨著暹羅和西洋殖民者的威脅。
萬曆十年的時候,時任國王莽應裡曾進犯雲南,被黔國公率兵擊退。
後來兩國一直相安無事,局面維持至今,只不過,緬甸國再也沒有向大明朝貢,而大明內憂外患之下,根本顧不上這些番邦國家。
經過數日的跋涉,王政敏一行人終於抵達了阿瓦城。
阿瓦城坐落於伊洛瓦底江畔,城牆高聳,城內宮殿巍峨,顯示出昔日的輝煌。然而,城內的街道上卻顯得冷清,百姓面色凝重,顯然國家的衰敗已經影響到了都城的生活。
緬甸國專門設有招待外國的機構,類似大明的鴻臚寺。
負責接待王政敏的官員叫邦尼,不但精通漢話,甚至還會英語和葡萄牙語。
王政敏被安排在驛館住下,透過和邦尼交談,得知緬甸國最近的日子也不好過,近年來,緬甸與暹羅的戰爭不斷,國力消耗巨大,急需外部的支援,但又不想依賴大明,於是和西洋人做起了生意。
現任國王塔隆王親手簽下契約,將南方兩個最大的港口分別租給尼德蘭人和英格蘭人的東印度公司。
作為回報,這些西洋人給塔隆王提供先進的火器,用來阻止暹羅的入侵,可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代價就是允許西洋人建立武裝商站,並且允許傳教士自由出入傳教。
這些西洋人甚至參與到緬甸國的內政,他們幫助塔隆王平叛或者擊敗暹羅入侵的時候,會把落敗計程車兵抓走,當做奴隸販賣到其他地方。
王政敏問道:“緬甸奉我大明為宗主國,如今內憂外患不斷,為何不向大明求援?”
邦尼苦笑著說道:“欽使此言差矣,貴國內憂外患,較之我國更甚,況且,暹羅也是大明的藩屬國,我國和暹羅之間的衝突,貴國會插手嗎?”
王政敏想了想,說道:“如果你們如實上奏,我朝皇帝陛下定會調停,不至於讓你們的百姓陷入戰亂之苦。”
邦尼搖頭道:“這年頭,調停有什麼用?看的是誰家大炮更厲害!”
王政敏又說道:“貴國國主何時召見本官?”
“這個不好說,最近國主事務繁多,可能要等上一等……”
“你去跟稟明國主,就說我能幫你們解決問題,讓他快些見我!”
邦尼滿臉不可思議,問道:“欽使此言當真?”
王政敏點點頭:“不但解決暹羅的問題,還能幫你們解決西洋人!”
邦尼頓時驚喜道:“欽使稍待,我這就去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