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議論紛紛,對於李三甲所言表示認同。
李三甲見狀,便繼續說道:“孤軍深入,實乃兵家之大忌。若明軍真如此愚昧,戰局又怎會演變至今日之局面?這支明軍顯然非同小可,他們先是兩次佯攻,隨後突然發難,一舉殲滅我部三千精銳,此等行動絕非偶然,而是精心策劃的結果。”
“老夫猜測,明軍故意在延州一帶活動,就是為了引起我軍的注意。大帥得到情報,必然會派兵前往,正好中了他們的埋伏,大帥得知前線失利,定會親自出徵,恐怕這也正是明軍的計劃。”
高一功聞此,心中不禁湧起一陣冷汗。
仔細回想明軍的種種行動,再結合李三甲的分析,愈發覺得明軍的策略深不可測。
“明軍真是狡猾至極,幸虧有先生在,否則本帥又要陷入困境。”
李三甲淡淡一笑,謙遜地說:“大帥言重了,老夫只是盡己所能,為大順盡忠而已。”
高一功神色變得凝重,追問道:“依李先生之見,明軍真正的目標究竟是何方?”
李三甲早有打算,當即說道:“延州的確並非戰略要地,且土地貧瘠,對明軍而言,佔領此地並無太大價值。他們若真有進取之心,要麼向南攻打西京,要麼向北直取榆林府。”
高一功眉頭緊鎖,疑惑地說:“西京守備森嚴,他們這點兵力,如何敢打西京?”
李三甲解釋道:“大帥所言極是,明軍若選擇西京,定會陷入苦戰。相比之下,榆林府雖也重要,但地處腹地,四周並無太多天險可守,且我大順在此地的兵力相對分散。若明軍集中兵力,突然發難,榆林府將岌岌可危。”
眾人聞言,紛紛倒吸一口涼氣。
幸好沒有盲目出征,否則就要被明軍偷襲成功了!
高一功心中暗忖,如果自己將所有主力帶走,明軍趁機偷襲榆林,後果不堪設想!
李三甲等著眾人的議論聲小了些,這才繼續說道:“榆林府北邊是草原,向東則連線大同、宣府等地。若明軍佔領榆林,便可進可攻,退可守。向北可威脅草原各部,向東則可順勢拿下大同、宣府,進而整個山西都將重回大明之手,甚至半個陝北也將面臨巨大威脅。”
高一功聞言,忍不住感覺到後脊樑發涼。
“李先生所言極是,本帥險些中了明軍的詭計。”
李三甲嚴肅地說:“榆林府絕不能有失,老夫建議,必須立刻加強防禦。”
“不錯,正該如此!”高一功用力點了點頭,然後下令:“榆林周邊的兵馬迅速集結,準備守城。同時派出斥候,密切監視明軍的動向,一旦發現異常,立即上報。”
李三甲接著說道:“大帥,我們還需在榆林城外各個交通要道上設定斥候和暗哨。這樣一來,無論明軍從哪個方向來襲,我們都能第一時間察覺,並迅速作出反應。”
高一功思索半晌,心中仍有顧慮,便問道:“我們將兵力分散到各個要道上,倘若明軍集中兵力攻打一處,我軍豈不是難以抵擋?”
李三甲微微一笑,說道:“大帥多慮了,我軍兵力看似分散,但並非毫無準備。各部之間派出斥候,每日通報敵情,一旦發現明軍動向,立即向附近求援員,並盡力拖延明軍的行進速度。”
高一功聞言,心中豁然開朗。
“本帥這就下令,按照先生的吩咐,在城南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