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袁崇煥鎮守的寧遠城,猶如鐵城一般,攻破不了,那皇太極便是退兵了,回到國都之後,每日茶飯不思,心中很是鬱悶。
這一日,一個大臣前來覲見皇太極,對皇太極說:“皇上,您可不能就這麼消沉下去,再這麼消沉下去,天下將士都會覺得,我們和大明王朝之間的爭鬥,可能就真的輸了!”
“不,我們並沒有輸,本皇也不認輸!”皇太極怒道。
那大臣搖頭說道:“這一點,老夫是知道,但將士們不覺得啊,只要您一日不捲土而來,那他們就會覺得皇上您在消沉!”
“這才幾天,難道你要朕再度出征嗎?那大陣破不了,即使出徵也沒用!”皇太極煩躁的說道。
說實話,他倒是想和袁崇煥單打獨鬥一番,但是人家袁崇煥愣是不出來,哪怕是他叫人去城下罵陣,對方也是不出,他自然是無可奈何。
那位大臣說道:“皇上,老夫並沒有讓您再次出征。”
“你又要讓將士們不覺得本皇在消沉,又不讓本皇出征,你說,你讓本皇如何是好?”皇太極煩躁道。
那位大臣道:“皇上,不出徵大明王朝,不代表不可以出征其他國家啊,只要出征,將士們的氣勢就不會落下去,大家就會覺得皇上還是想改變國局。”
“不出徵大明王朝?難道去攻打朝鮮王國和蒙古王國?”皇太極聞言一愣。
大臣回道:“皇上英明,如今的寧錦防線,固若金湯,硬碰硬,不太好,不如去出征朝鮮王國和蒙古王國,這兩個王國比大明王朝弱了許多,而且也沒有準備,若是我們此時出征,他們定然措不及防,而將士們,也必然擁戴皇上您,覺得您改變國局的信心堅定!更重要的是,一旦出征勝利,可以增加我們後金的實力,那時候,再來攻打大明王朝,他們的防線必然衰落了許多,而我們又增強了許多,此消彼長,勝率大增啊皇上。”
“先打朝鮮和蒙古,保持士氣,征服後,實力增強,再打大明王朝,這,倒的確是一個良策啊。”
皇太極理了理其中的邏輯,沉吟了一會兒,旋即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看向那位大臣,“行,就按你說的這麼去做!”
……
當後金打算退而求其次,去攻打朝鮮和蒙古時,大明這邊也是開了一次重要的軍事會議,會議上,是各方邊關鎮守大佬,其中,就有袁崇煥。
作為寧遠城的鎮守大將,他自然是需要出席的。
“各位,距離皇太極撤軍已經有幾天了,不過我們得居安思危,因為皇太極隨時有可能卷頭而來,一旦再來,那又是一場生死戰。所以,今日,我們便來討論一下,在皇太極休戰的這段時間,我們的軍事策略應該如何。”
這時,一位主持軍事會議的大明大將站了出來,對著眾人朗聲說道。
一位鎮守錦州的大將說道:“皇太極勢弱而歸,我們應該乘勢殺過去,將他們徹底打怕,再也不敢侵犯我大明邊界!”
“對,雖說窮寇莫追,不過,皇太極可不是什麼窮寇,而是喪家之犬,若是能打到他們的國都,我想,皇太極這輩子都不敢再來了。”
一群主戰派的大將紛紛開口,群起激昂,紛紛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