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修改)
陸家村,這個位置西北省偏僻角落的村莊。
在太陽剛剛升起沒多久時,絕大部分村民就已經把田地裡要乾的活做完。
時間已經進入了十二月,正是冬小麥種植季節裡最為重要的時期,陸爸陸媽兩人也是早早的就起來,隨後埋頭幹活著。
無論是提高麥苗的防寒保暖能力,還是對貧瘠的麥苗進行及時施肥,亦或者對長勢過旺的麥苗進行保根促分櫱,都是需要耗費精力的事情。
“他爸,鎮裡頭那個廠正在招人。”陸媽林霞琴正吃著飯,忽然開口詢問著:“我們要不要去看看?”
在距離他們村子不遠處的城鎮裡,最近新建了兩個大型的工廠,據說是負責什麼‘電子產業’的配套設施。
當地還額外建設了好幾個工業園區,正在瘋狂的進行招商引資,希望吸引更多相關產業在當地落實。
整個陸家村裡已經有許多人都跑出去城裡上班了,甚至隔壁鎮子的人聽到這個訊息,都跑過去應聘,這就讓林霞琴坐不住了。
他們整個縣雖然人不多,但是幾萬適齡工作人口肯定是有的,招聘的名額加起來也就兩三千人罷了。
這要是再猶豫的話,估計這好事就輪不到自己家了。
“這去廠裡工作倒是不錯。”
“只是,我們這家裡咋辦?”陸建國蹙眉,滄桑的臉上布著風沙吹過的溝壑。
說他內心裡沒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畢竟出去上班再怎麼說一個月也有兩三千,比他一天到晚埋頭種地那可是強多了。
而且也不用像耕地一樣需要經歷什麼風吹雨曬,也不需要遠赴千里迢迢之遠跑去外地,鎮子就距離他們陸家村二三十里地而已,根本不算太遠。
要知道,他累死累活的耕田種地,蔬菜也好、水果也罷,甚至還額外養魚養雞鴨鵝等等,一年賺的錢也就那麼點而已,真正手頭上能用的錢甚至不如進廠上班。
而且西北省這裡的自然災害本來就多,黃土高原的地質疏鬆、水土流失較為嚴重,氣候也很乾燥。
要是老天爺不賞飯吃的話,遇上暴雨時節那便是洪澇災害、山體滑坡,遇上乾旱季節便是少雨且欠收。
可以說,但凡一年裡出現一次這種情況,當年的收成至少砍半。
換作是以前的話,更是能夠活生生的把人餓死,如今倒是有了大夏官方的救助和補貼,但依舊賺不了太多錢。
只是話雖如此,但他一個從出生開始便一直種地的莊稼漢,你讓他冒然放棄這片黃土地,陸建國心裡頭也有些不是滋味。
父親、爺爺耗費了幾代人多少心血,才有了這些土地,就這麼荒廢了?這讓他怎麼捨得。
“可以種點好養活的,不需要每天都去忙活的東西。”林霞琴仔細想了想,一個好主意儼然而出:“這樣子的話,田地裡也不會荒廢著。”
雖然種田賺不了太多錢,但是多一份收入也是好的。
“可住的怎麼辦.城裡租房吃飯也不便宜啊。”陸建國又有一些擔憂了。
出去上班好是好,鎮子也不算太遠,可問題是吃喝住行哪一樣不需要花錢?
哪怕是他出去工作賺的更多又如何,能剩下來多少錢才是關鍵問題。
聽到這話。
“你傻啊,到時候買一輛摩托車就行了。”林霞琴沒聲好氣的說道。
一輛新的跨騎摩托車三四千元,踏板摩托車更是隻要一兩千元,雖然他們陸家不算富裕,但是這些錢還是能夠拿出來的。
在家裡吃飯睡覺,自然就能剩下這一筆開支。
“你要不捨得油費的話,我看城裡頭有賣那種電動的腳踏車。”林霞琴瞥了他一眼:“每天早上騎著去,晚上回來充電就是了,也能顧得上家裡。”
作為二三十年的老夫妻,她還不知道陸建國到底心裡頭在擔憂什麼。
買了摩托就會擔心每天需要額外花油錢的話,那就直接用電動的,反正他們這裡電費便宜。
“嗯,到時候和娃商量下。”陸建國點了點頭,他的內心已經被勸動了。
不過這種大事情,自然要詢問自己兒子陸澤的意見如何了。
自從在兒子考上大學以後,他基本上所有重要事情都會讓陸澤來幫忙抉擇,自己聽從就是了。
畢竟,雖然那是他的兒子,所有事情理應聽他這個老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