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炮響的間歇不對.就連他們的前進速度都不對,這哪裡都不對!”
這名叫做許哥的人搖了搖頭,他作為一個軍事發燒友,更多是注重於儀仗隊和典禮這方面。
對於各種時間、規格、奏樂等,他都聊熟於胸。
“哪裡都不對?”旁邊的朋友這會就顯得疑惑了。
這一個‘儀仗隊’的前進,還有如此之多門門道道的嗎?
“沒錯,這發射間隔太短了這次的禮炮大概五秒鐘響一次。”許哥緊盯著前方,腦袋上彷佛冒出了一百個問號:“而且太快了.就連整個儀仗隊的步伐都加快了一倍以上。”
“完整的儀仗行走規劃,是四分多鐘,他們只花了不到兩分鐘就走完了,連同禮炮的發射間歇都如此之短暫。”
“除非.”
站在他旁邊的一位大叔,同樣饒有興趣的詢問:“除非什麼?”
“這一次,我們要‘演練’的不僅僅是一支陸軍儀仗隊”
許哥眼神中透露出凝重。
作為歷史已經傳承幾千年之久的大夏,對待這一種儀式而言,那一向是最為嚴苛的。
根本不可能會出現那麼大的漏洞,會讓‘儀仗隊’走快了整整一倍的速度,連禮炮間歇都縮短了那麼多。
除非,它根本就不是如此的簡單。
果不其然。
在眾人的注視之下,城門那邊再一次緩緩繼續走出了兩支儀仗隊,是海軍和空軍組成的龐大規模127人儀仗隊。
以往這種規格應該是要出動海陸空三軍儀仗隊的,而如今卻僅有兩軍儀仗隊。
依舊是同步響起20聲的禮炮齊鳴,並且同樣以正常一倍的速度走完。
而這就更令許哥等軍事發燒友感到疑惑了,這次儀仗隊的出動怎麼又快了一倍?
海陸空三軍儀仗隊都走完了,難道還沒結束一整場的迎接演練?
隨後。
當所有人最後一支儀仗隊登場時,全場所有人的臉上充斥的皆是滿臉震撼。
別說是普通的觀眾了,哪怕是許哥等軍迷都沒有看見過眼前這個陣仗。
只因為,這個隊伍實在是太龐大了。
從城門內,海陸軍三軍儀仗隊在這一刻終於同框出現。
只不過,無論是陸軍還是空軍、海軍,它們每支都是151人,按照正常的規格,由151人組成的海陸空三軍儀仗隊已經是接見外國首腦級人物的最高規格。
而如今,這裡其中一支單兵種就超過151,再算上前面的儀仗隊,一個浩浩蕩蕩的佇列在前方形成。
這不像是儀仗隊,他們更像是在接受著閱兵儀式。
最後一聲禮炮落下,整場儀仗隊演練才算是最終收尾。
而許哥這會腦海中迴盪著一個數字,他呢喃著:“竟然是第60響.”
他從一開始的時候,就一直掰著手指數著禮炮齊鳴次數。
而那最後一發齊鳴,正正好好是60響!
“什麼第60響?”旁邊的朋友奇怪的問道。
“禮炮響了60次.怪不得是這種規格。”他彷佛發現了什麼特別的資訊一般,臉色異常激動:“我就說,這種‘史無前例’的禮儀肯定是有原因的。”
六十響,對應於著六十週年。
而這種迎接更是可以用,用史無前例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