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勤毅倒吸一口涼氣,甚至一度都以為是自己眼花了。
他難道把毫米的符號看成了微米不成?
揉了揉眼睛晃了下腦袋仔細一看:“真是μm0.03μm的加工精度?這也太離譜了吧?”
這TM竟然真的是加工精度為0.03微米?
這加工精度再高那麼一些的話,都能夠被叫做奈米級加工工藝了吧?
而且當宋勤毅迫不及待的看完這十多頁的資料時,他臉上的神情更為震驚了。
“這不是霓虹那邊的機床技術麼?”
這上面的引數與霓虹SNK的五軸龍鏜銑超精密加工中心,完全是一模一樣的。
神秘人這是把霓虹的褲兜子都掏了?不然哪裡能得到這種國寶級技術?
宋勤毅倒是沒有過多思考,拿起電話回撥了過去:“我現在就搭乘過去燕京那邊,晚上就能趕到。”
“不需要,我已經吩咐下去了,相信很快那邊就會有好訊息傳出了。”旁邊張予理的聲音響起,拒絕了這個提議。
611研究所又不是研發機床的,宋勤毅跑過來燕京幹什麼?還不如留在川蜀繼續攻克殲20的難關。
緊接著說道:“應該半個月時間左右,大夏兵工集團就能根據技術初步改進到0.05微米左右的精度。”
宋勤毅心裡彷佛放下了一塊巨石:“那就好。”
困擾他多時的材料加工精度問題被解決,這怎能不用一個‘爽’字來形容?
“我們的殲20研發進度還需要多久?”鄭立行開口詢問道:“現在解決了加工精度問題,幾時能夠進行首飛?”
這才是他和張予理打來電話通知的主要原因,在解決了材料加工精度問題之後,研發進度能夠再次提前?
“如果是之前的話,我們最少還需要四個月時間,而且效能未必能達到最佳狀態。”
宋勤毅思索片刻後,果斷答覆道。
如果需要趕在大夏的那個盛大日子前首飛,只能夠降低首飛驗證機的技術規格,並且還伴隨著很高的風險程度。
“但是如今,再給我一兩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初步進行首飛!”
解決了自己的‘心頭大患’,那麼研發進度自然也就突飛猛進了。
聽到這個回覆後,張予理趕緊吩咐道:“你繼續加緊研發,爭取最快速度首飛殲20。”
此刻,夏科院內。
在結束通話了電話後,張予理和鄭立行兩人皆是從對方臉上看見了笑意。
“還有一兩個月就可以首飛了,看來我們的訊息也該放一放了啊。”鄭立行輕笑了一聲:“不然都過去了那麼久,這件事都要平息下來了。”
“也是時候了。”張予理眼神中鋒芒畢露。
反正之前五代機都初步曝光了,大夏不介意多給鷹醬添亂一下,也正好給‘神秘組織’打打掩護。
這個煙霧彈究竟是虛是實,那就看鷹醬敢不敢接招了。
要是敢接,那就是虛的、若是他們不敢接,那就可以是實的。
(求推薦票、月票!第二更依舊是傍晚6點更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