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些抗拒開網繩這件事情,之前大家都開出來不錯的漁獲,萬一他開出來魚肥,即便是吳安不說什麼,他心裡也覺得難受。
畢竟,他只是一個船工。
如今開出來有價值的漁獲,他也算是如釋重負,高高興興蹲下來分揀鮸魚。
符永寧分了三個規格。
大中小。
即便是最小的鮸魚,用符永寧的話說,個頭也不算小了,有個一斤出頭,兩斤左右,符永寧把五斤以下的分成一個規格。
這麼大的鮸魚,魚泡太小,沒有專門取魚泡製作魚膠的價值,所以售賣價格比較低。
五斤到十斤的分為中檔。
這也是最常見的。
十斤以上的,需要單獨放置,鮸魚是越大越值錢,這麼體型的魚,裡面的魚泡已經相當值錢。
阿青找了一條特別大的,稱重了一下,高興的喊道:“這條有二十五斤,應該算是最大的了吧。”
符永寧點頭:“阿青找好東西的本事不小。”
“這麼大的鮸魚,可以賣到八九百,大概能取出來兩三兩的魚鰾,就可以賣到五六百塊錢。”
阿青懵了:“那這二十多斤的魚肉,才能賣兩三百?”
這麼一算,魚肉才十幾塊錢一斤。
符永寧笑著點點頭。
鮸魚之所以能賣出高價,就是因為他肚子裡的魚鰾可以製作成花膠,而花膠的價值,恐怕是個人都知道,尤其是女人,尤為追捧,認為花膠富含膠原蛋白,多吃可以美容養顏。
除了功效以外,花膠吃起來口感也是一絕。
在他們這邊,用花膠做的美食也很多,加上花膠,這菜的價格可想而知也是水漲船高,再普通的一道湯,也能搖身一變成了名貴佳餚。
老符頭看阿青一臉嫌棄的看著鮸魚,說道:“這些都是黑鮸,形似鱸魚。”
“鮸魚的肉和魚鰾比,的確是差了點,但也不是一無是處的。”
“實際上吃起來也很鮮嫩美味。”
“總之,這魚啊,一身都是寶。”
聽著他說完,大家這才對鮸魚有了更深的瞭解。
大家說說笑笑的幹著活。
別看老符頭這些話說的輕飄飄,實際上,這些話是在網上搜不到的,只有老漁民的口口相傳。
所謂傳承,就在尋常之間。
不到一個小時,鮸魚全部收拾好,吳安看著大家把甲板再度收拾的乾淨利索,多少有些悵然若失,黃金七兄弟裡,鮸魚,皇姑魚,小黃魚,梅童魚都已經斬獲。
可是之前的黃唇魚,毛鱨魚以及大黃魚,到現在還是不見蹤跡。
黃唇魚也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