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笙、悟空、八戒和悟淨,再次坐上由火龍尊者拉著的敞篷馬車,上了去西天的大路。
行罷多時,忽見有高山擋路。
葉笙勒馬停鞭,道:“悟空,前面有一座山,也不知有沒有妖怪。”
悟空笑道:“馬前有我等三人,怕什麼妖魔鬼怪?就算是你自己遇上,萬一打不過,至少也逃得了吧。”
“我只是說說而已。”葉笙微微一笑。
不一會兒,敞篷馬車來到山前,只見那座山:
高山峻極,大勢崢嶸。根接崑崙脈,頂摩霄漢中。白鶴每來棲檜柏,玄猿時復掛藤蘿。日映晴林,迭迭千條紅霧繞;風生陰壑,飄飄萬道彩雲飛。
幽鳥亂啼青竹裡,錦雞齊鬥野花間。只見那千年峰、五福峰、芙蓉峰,巍巍凜凜放毫光;萬歲石、虎牙石、三尖石,突突磷磷生瑞氣。
崖前草秀,嶺上梅香。荊棘密森森,芝蘭清淡淡。深林鷹鳳聚千禽,古洞麒麟轄萬獸。澗水有情,曲曲彎彎多繞顧;峰巒不斷,重重迭迭自週迴。
又見那綠的槐,斑的竹,青的松,依依千載穠鬥華;白的李、紅的桃,翠的柳,灼灼三春爭豔麗。龍吟虎嘯,鶴舞猿啼。麋鹿從花出,青鸞對日鳴。
真是好山!
葉笙歡喜道:“這肯定是一座仙山,我們趕緊過去瞧瞧。要是碰上仙家人物,也好結交一番。”
“好咧。”悟空點點頭。
“肚子餓了。”八戒摸摸肚皮,咧嘴一笑。
悟淨不吭聲,只是默默將行李拿好。
………………
原來,這座山名喚萬壽山,山中有一座觀,名喚五莊觀,觀裡有一尊仙,道號鎮元子,混名與世同君。
那觀裡有個異寶,是混沌初分,鴻蒙始判,天地未開之際,產成這顆靈根。蓋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賀洲五莊觀有此樹,喚名草還丹,又名人參果。
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頭一萬年方得吃。似這萬年,只結得三十個果子。
果子的模樣,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鹹備。人若有緣,得那果子聞了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
前不久,鎮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簡帖,邀他到上清天上彌羅宮中,聽講混元道果。
鎮元大仙門下出的散仙,也不計其數,如今還有四十八個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
當日,鎮元大仙帶領四十六個徒弟,上界去聽講,留下兩個絕小的看家,一個喚做清風,一個喚做明月。
清風只有一千三百二十歲,明月才交一千二百歲。
臨走前,鎮元子吩咐二仙童:“不可違了大天尊的簡帖,我要往彌羅宮聽講,你兩個在家仔細。不日有一個故人從此經過,卻莫怠慢了他,可將我人參果打兩個與他吃,權表舊日之情。”
二童道:“師父的故人是誰?望說與弟子,好接待。”
鎮元大仙道:“他是東土大唐駕下的聖僧,道號葉笙,今往西天拜佛求經的和尚。”
二童笑道:“孔子云,道不同,不相為謀。我等是太乙玄門,怎麼與那和尚做甚相識!”
鎮元大仙道:“你哪裡得知。那葉笙只是掛名的聖僧,其實他是太上老君最寵愛的小徒弟,前世曾在仙界修行。多年前,我與他在蟠桃會上相識,他曾親手傳茶與我,所以我們便結識了。”
二仙童聞言,謹遵師命。
那鎮元大仙臨行,又叮嚀:“我那果子有數,只許與他兩個,不得多費。”
清風道:“開園時,大眾共吃了兩個,還有二十八個在樹上,不敢多費。”
鎮元大仙道:“葉笙雖是故人,須要防備他手下人囉嗦,不可驚動他知。”
二童領命。
鎮元大仙帶著眾徒弟飛昇,徑朝仙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