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在外面遊玩,天色已晚,又下起暴雨,一時找不到住處,看到路旁有個村莊,就趕快跑過去。進村顧不得選擇,見有一個門戶,便急匆匆躲了進去。
進了屋,寂靜無人。一會兒,出來一個十七八歲的姑娘,長得像天仙般美麗。她抬頭見有生人,嚇得急忙退回去了。
我這人最大的缺點,也可以說是優點,就是對漂亮女子沒有絲毫抵抗力,只是看了一眼,就頓時對這個姑娘產生愛慕之情。
這時,一位老太婆出來,問我是幹什麼的。我說出了自己的姓名,並且要求借宿。
老太婆說:“在這裡住宿是可以的,只是沒有床鋪,如不嫌委屈自己,可以用草搭個地鋪。”不多一會,老太婆點了蠟燭來,又把草鋪到地上,顯得很熱情。
我問她姓什麼,她回答:“姓趙。”又問剛才那位姑娘是什麼人,老太婆說:“她叫宦娘,是我的侄女兒。”我說:“我不自量,欲攀附高門結為婚姻,怎麼樣?”
老太婆皺起眉頭,現出為難的樣子,說:“這件事卻是不敢答應你。”我問她為什麼,老太婆只說:“很難講。”我感到失望,只好不再提。
老太婆走了之後,我看到鋪草又潮又爛,沒法睡上去,就端坐在那裡彈琴,以便度過漫漫長夜。雨停之後,我不等天明,就起身回家了。
縣裡有個退休在家的部郎葛公,很喜歡有文才的人。我有次去拜訪他,他要我彈奏幾曲。
我彈琴時,只見簾幕後隱約有個女子在偷聽。忽然,一陣風吹開了簾子,現出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美貌無雙。原來葛公有個女兒,乳名叫良工,善於詞賦,是當地有名的美人兒。
我動了愛慕之心,便請了媒人前去提親。葛公嫌我沒有功名,就沒有應承。但良工自從聽了我的彈奏之後,心裡暗暗傾慕,時常盼望再次聆聽那美妙的琴聲。
而我因為親事不成,再也不登葛家的大門,以免尷尬。
有一天,良工在花園裡散步,拾到了一張舊信箋,上面寫著一首題為《惜餘春》的詩詞:“因恨成痴,轉思作想,日日為情顛倒。海棠帶醉,楊柳傷春,同是一般懷抱。甚得新愁舊愁,鏟盡還生,便如青草。自別離,只在奈何天裡,度將昏曉。
今日個蹙損春山,望穿秋水,道棄已拼棄了!芳衾妒夢,玉漏驚魂,要睡何能睡好?漫說長宵似年,儂視一年,比更猶少:過三更已是三年,更有何人不老!”
良工把詩詞吟誦了三四遍,心裡很喜歡,便把詩箋帶回屋裡,拿出精緻華美的信箋,認真地抄了一遍,放在書案上。但是,過後再找,卻找不到了,心想也許被風吹走了吧。
正巧,葛公從良工的繡房門口經過,抬到了這張錦箋,以為是良工作的詞,厭惡詞句輕佻,心裡很不高興,就將它燒了,又不好明講出來,便打算把良工快嫁出去。
這時,臨縣劉佈政的公子正好派人前來提親,葛公很高興,但還想親眼看看這位公子。劉公子來到葛家,衣著華美,長得大方英俊,葛公非常滿意,對公子熱情款待。
既而公子告別之後,在他的座位下遺失一隻繡花女鞋。葛公頓時憎惡劉公子的輕薄行徑,把媒人叫來,告訴了這件事。劉公子一再替自己辯解,但葛公不聽,終於拒絕了劉公子的求親。
原先,葛公種有一種綠色的菊花,自己珍藏著不外傳,而良工則把這種綠菊花養在她的閣房裡,十分珍愛。
奇怪的是,我的院子裡竟然有一兩棵菊花也變成了綠色。朋友們聽到這個訊息,就上門來觀賞,而我也極為珍視這種綠菊。
一天早晨,我去看菊花,在花畦邊拾到寫有《惜餘春》的信箋,反覆讀了幾遍,卻不知道從哪裡來的,便在書桌上詳加評點,評語寫得輕薄放蕩。
葛公聽說我的菊花變成了綠色,覺得很奇怪,便親自到我的書房來探訪,看到桌上的詩箋,拿起來便讀。我覺得自己的評點有些不雅,伸手奪過來,揉成了一團。
葛公只看到一兩句,認出了正是良工房門口拾到的那篇《惜餘春》詞,心中大疑;進而連我的綠菊,也猜想是女兒良工贈送的。
葛公回家把這些事告訴給夫人,叫夫人審問良工。良工感到委屈,哭著要尋死。這事沒有見證,無法證實。夫人也擔心這事傳揚出去名聲不好,盤算著不如把女兒嫁給我。
葛公贊同,將此意轉告給我,我喜出望外。這天,我遍請親友參加觀賞綠菊的宴會,焚香彈琴,直到深夜才結束。
回房睡下後,書僮聽到書房裡的琴自己響起來,開始還以為是別的僕人彈著玩的,可仔細看琴旁並沒人,這才向主人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