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墌城外,蕭羽、丘行恭所率領的唐軍主力,如鐵桶一般將這座孤城圍得水洩不通。
城頭之上,殘破的旌旗在蕭瑟秋風中無力地搖曳,與城外唐軍那氣勢如虹的陣列形成了鮮明對比。
城中守軍,連同臨時徵召的民壯,也不過三萬之數,且多是先前潰敗下來的殘兵敗將,人心惶惶,士氣低迷。
西秦丞相韓臣面色慘白,跌跌撞撞地闖入王宮大殿,聲音帶著難以掩飾的顫抖與絕望:“陛下!大事不好了!唐軍……唐軍已將高墌合圍!我軍兵力懸殊,將士們……將士們皆無戰心,高墌,怕是守不住了啊!”
御座之上,薛舉那張曾經不可一世的臉龐,此刻佈滿了陰霾與疲憊。
他猛地一拍龍椅扶手,嘶聲道:“慌什麼!高墌城牆堅固,糧草尚足,豈能輕易言敗!”
話雖如此,他聲音中的底氣卻明顯不足。
“陛下,非是臣危言聳聽,”西秦的老臣跪伏在地,老淚縱橫,“城外唐軍不下十萬,攻城器械精良,今日試探性進攻,我軍便已傷亡慘重。長此以往,城破只是旦夕之間的事啊!”
薛舉喘著粗氣,胸口劇烈起伏,他強迫自己冷靜下來,目光投向一旁的謀士李固:“李先生,你說說,那李固趙魏兩國可有訊息?他們能否突破長孫無忌在東面的防線,前來馳援?”
李固神色黯然,微微搖頭:“陛下,長孫無忌用兵穩健,其防線固若金湯。劉武周與王世充數次遣兵試探,皆無功而返,自身損兵折將。如今,他們自保尚且不暇,恐怕已無力西顧。”
他頓了頓,語氣沉重地繼續道:“擺在陛下眼前的,只有兩條路:其一,開城降唐,或可保全宗廟;其二,便是與國共存亡,玉石俱焚!”
“降唐?”薛舉尖叫起來,“朕乃西秦之主,豈能向李淵那反賊搖尾乞憐!朕不降!死也不降!”
“父皇息怒!”太子薛仁杲聞言,臉上血色盡褪,他本就生性怯懦,此刻更是嚇得魂不附體,“父皇,李先生所言,不無道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西秦復國大業尚未完成,父皇萬萬不可輕言生死啊!”
他嘴上說著為了復國,眼中那濃濃的求生欲卻出賣了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李固望著薛仁杲,眼底深處掠過一抹深深的失望。
他轉過頭,對著薛舉一字一句道:“陛下若不願降,臣,願與陛下、與我西秦共存亡!”
聲如金石,擲地有聲。
薛舉聽了李固的話,眼神閃爍了幾下,突然話鋒一轉,臉上竟擠出一絲笑容:“好!好一個與國共存亡!朕意已決,便在此王宮之中,與諸位愛卿一同堅守!朕要親眼看著,我西秦的勇士們,是如何與唐賊血戰到底的!”
李固何等人物,豈能看不穿薛舉這點心思。
這老賊,分明是想讓臣子們替他賣命,自己卻另有盤算。
但他並未點破,只是躬身應道:“臣,遵旨。”
待一眾朝臣憂心忡忡地散去後,大殿內只剩下薛舉和幾個貼身寺人。
薛舉臉上的偽裝瞬間卸下,急切地抓住一個寺人的手臂:“快說!聯絡劉武周那邊,可有迴音了?他派來接應朕的人,到了何處?”
那寺人連忙回道:“回陛下,劉武周已派出一支千人精銳,由其心腹大將宋金剛親自率領,三日前便已秘密潛入高墌城中,藏匿於城南一處隱秘宅院,只等陛下一聲令下,便可護送陛下從密道撤離。”
“好!太好了!”薛舉聞言大喜過望,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的火焰,“劉武周果然還算講些義氣!待朕到了他那裡,定要聯合天下諸侯,共討李淵那竊國之賊!”
他咬牙切齒,眼中充滿了對李淵的刻骨仇恨:“李淵!你給朕等著!此仇不報,朕誓不為人!朕要讓你知道,得罪我薛舉的下場!”
他已然打定主意,一旦脫身,便要將李淵如何背信棄義、逼反自己的事情昭告天下,煽動各路反王一同對抗大唐。
“傳令下去,讓宋金剛的人即刻準備!今夜三更,朕便從王宮密道離開,撤出高墌!”薛舉迫不及待地吩咐道。
他已一刻也不想在這即將傾覆的危城中多待。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就在薛舉幻想著借劉武周之力東山再起,向李淵復仇的當口,高墌城外,唐軍的攻勢驟然猛烈起來。
“咚!咚!咚!”
震天動地的擂鼓聲響徹雲霄。
“殺啊——!”
無數唐軍士卒扛著雲梯,推著衝車,如同潮水般向著高墌城牆湧去。
箭矢如蝗,遮天蔽日。
巨大的石塊呼嘯著砸在城牆之上,激起陣陣塵土和碎石,城樓搖搖欲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