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北方第一次交戰傳來捷報,百姓們再也沒有聽到其他訊息。他們以為戰事一切順利,沒發覺官員們越發忙碌。
百姓的關注玉米畝產。不算玉泉山莊,光臨安就達到了每畝四石半的高產!
每畝四石半,他們不但能上交佃租、償還攝政王府提前預支他們的種子和肥料,還能吃飽肚子過個好年。
瓦市、鬼市悄悄提高了玉米的收購價格。
三石半可以換一兩銀子!
不少打理莊稼的好手,有些每畝達到六石、七石。賣了多餘的玉米,手有能有不少餘錢。
還沒等百姓們高興,朝廷突然增加田賦。
公文剛下達,徵稅官就到各家各戶催繳稅糧。
剛收下的玉米苞谷還沒在手裡捂熱,想象中的銀子沒到手,就讓徵稅官拖走一小半的收成。
百姓們叫苦不迭。臨安鬧起了一場又一場的抗稅。
朝會上,世家為首的官員要求調動定國軍武力鎮壓。儲泓博、容保國強烈反對。
太后站在了世家一方。
朝會天天吵嚷。
接著,大皇子也幫著世家說話,極力贊成武力鎮壓。
小皇帝出人意料地表示強烈反對,甚至搬出後宮不得干政的祖訓。
幾經調停,朝廷向南方百姓承諾,等北方的春小麥收穫,允許南方百姓用同等分量的玉米粉換麵粉。
得到了朝廷的承諾,只要日子還能過得下去,百姓們罵罵咧咧地接受了現實。
百姓會同意,也是因為玉米大豐收。交完稅糧、佃租等之後,每畝還能有一石半的玉米留在手裡。
勉勉強強能過個年。
多徵收的稅糧瞬間裝滿空曠的的糧倉。
等增稅一事落幕,時間已經進入寒冷的十一月。
攝政王府所有的力量都放在北方防線。白朧月趁機發懿旨倡議百姓種植棉花。
百姓們願意不願意不重要。因為臨安乃至南方,土地肥沃的土地大部分掌握在世家手中。
作為主家的世家想要種棉花,佃農們只能無可奈何的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