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到黃河堤壩下的時候,已經是深夜了。
夜晚的黃河邊有些冷,因此人煙稀少。
我腦海中記得白天看的施工圖紙,知道這堤壩的大致構造。
我抬頭看了眼那飽經風霜的龍王廟,知道龍王廟下面就是一處入口。
而後我四下張望了一會兒,見沒人注意到我,便悄悄從那個入口進去。
堤壩修的很結實,不愧是劉家出資的,確實為老百姓擋住了不少洪澇災害。
我抹黑行走在寒冬之下,一時間倒也沒有發現異常。
我仔細回想著劉武白天跟我說的,這個堤壩的事全程都是他負責。
但後面出了一些事,導致差點沒辦法正常完工。
最後還是劉家分成兩派,一派堅持改道,但那樣做損失很大,還會讓劉家名聲受損。
一派則堅持,還是按照原定的方案繼續推進。
兩派僵持不下,最後是劉明出面奔走協商,這才解決。
至於最後還是按照原定的計劃正常完工的,但具體是出了什麼事,我也沒有細問了。
可我跟劉文也瞭解過,當時劉晶晶和他是站在反對一派的一邊的。
我本以為是什麼事,但從劉文這我還是詳細知道了原因。
起初是大壩修建的時候,下面挖到數百具遺骸。
據說是當年日本鬼子屠殺的老百姓屍體,按照原先的方案,只要用水泥正常澆灌,很快就能完工。
不過前提是這些無辜的屍骸就真的只能永遠被埋葬在堤壩下。
但劉晶晶天生善良,堅持要先清理這數百具同胞的遺骸。
好好安葬,然後再施工。
如此一來,工程起碼延誤幾個月。
我作為一個抬棺匠,當然是支援劉晶晶的想法的。
但如果說僅僅是因為這點事,劉晶晶就遭到殘害,我真的有些不信。
就在我思索之際,我已經不知不覺之間來到了堤壩的最深處。
這裡已經沒有路了,但前面立著一根柱子。
柱子上面刻著一些符號,好像是佛家超度用的印記。
我仔細看了眼這柱子,倒也沒有發現什麼特別之處。
想到這下面埋葬著數百具被日本鬼子殺害的同胞屍體,設立一根法柱超度倒也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