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後,前往湖中接受考驗的漁民們先後返回了港口。
和阮小七所料想的一樣。
成功完成任務的只有七個人,還包括楊太在內。
“完成任務的,可以作為嚮導留下,其他人一樣有二百文辛苦費。”
這樣沒有完成任務的人也很滿意。
他們得辛苦工作好幾天才能掙到二百文。
今日雖然沒能拿到大頭,好歹也算是小有收穫。
楊太的計策十分具有可行性。
他又說自己和糜貹舊時有故,此事只需要問一下糜貹就行。
訊息分為兩路,一路飛馬前去齊州。
將楊太的基本資訊,所出的計策,還有他和糜貹的關係呈報給了軍情司總部。
另一路直奔洛陽,在孟津上船,走水路,到潼關,之後再在潼關換馬,如此便能繞開一大段難走的山路。
【講真,最近一直用換源app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huanyuanapp 安卓蘋果均可。】
水路比陸路要快得多,縱然是逆流而上,大風起時,速度也比騎馬要快。
而且馬會累,船不會累。
在情報系統尚未完全建立的陝西地區,難以及時換馬,能坐船還是坐船。
七日之後,訊息送到了糜貹手中。
傳令兵火急火燎的進帳:“糜貹將軍,這裡有一份給你的緊急公文。
請將軍立刻拆看,我好回去稟報。”
糜貹連忙拆開。
“楊太?”他仔細回憶了一下,卻因為離鄉太久,很多事情變得模糊不清。
“龍陽縣,祝家崗。”這一片確實是在他家附近。
他年輕的時候在龍陽縣混過一段,結交了不少朋友。
現在前廂的赤面虎袁朗也是其中之一。
楊太這個名字他有印象,只是記憶不深。
忽地,他看到了楊太的年紀。
“楊太今年二十出頭,我離開家鄉的時候,他應該才十四五歲。”
這樣一來,糜貹的記憶忽然就清晰了起來。
當初有幾個半大小子一直跟在他們兄弟幾個後面,想跟著他們一起幹大事。
可幾人都嫌棄他們年紀小。
毛還沒長齊。
都不願意帶他們。
時間久了,大部分都放棄了,只有其中一個叫楊太的鍥而不捨,天天跟著他們幾個。
“原來是他啊!”
糜貹道:“你今日先歇歇,我寫一封書信,明日你給阮二哥他們帶回去。”
傳令兵領命出帳:“謝將軍。”
第二天,他便帶著糜貹的信原路返回。
另一路訊息送到了齊州軍情司總部。
齊州眾人對楊太提出的計策讚不絕口。
身份證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