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是种師中的部將,原本是張俊的副手。
當年种師中率軍前去解太原之圍。
因姚古等人作壁上觀,小種急於進軍,輜重落後,發不出賞錢,而導致軍心士氣崩潰。
張俊和楊存中跟潰兵一起趁亂逃回了東京。
後來又離開東京,到江南投奔大宋朝廷。
因為朝中大將不是已經戰死,就是投靠了齊國。
軍中高官多有空缺。
兩人放著齊軍不加入,千里迢迢投奔大宋,忠心一片。
又有多年作戰的經驗,也算是難得的將才,於是便順理成章的填補上了高位。
張俊當了殿前司太尉,而楊存中則成為了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
這龍神衛是僅次於上四軍的宋軍精銳部隊。
也是負責保護皇家的親軍。
趙桓去行在時帶走了上四軍部分兵馬。
龍神衛卻留在了杭州,負責保護趙構的安全。
口口
也就是說,楊存中其實是當了趙構的保鏢頭子。
趙構當了皇帝,他也當然能乘風而起。
有道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楊存中可不是什麼雞犬,而是實實在在有多年戰場拼殺經驗的老將。
讓他當新建龍衛軍的都指揮使,雖然和其他三人相比,資歷有些不夠。
但就憑他跟皇帝的這層關係,也沒人敢說些什麼。
就算要說也是背後說,見面時還是得給夠尊重。
龍衛軍依舊保持多年以來的定位,守衛皇城,保護皇帝趙構的安全。
宋朝經歷了趙構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隱隱又回覆了一口生氣。
無論是還對大宋抱有感情的百姓還是在宋朝做事的官員,都對現在的這位皇帝保有一絲希望。
難道大宋朝還有鹹魚翻身的可能嗎?
趙構的一系列操作迅速透過軍情司的情報系統送到了齊州。
陸陽聽說趙桓在那越州稱山行在裡留下了傳國玉璽還有一份聖旨,將皇位傳給康王趙構。
當時便哭笑不得。
別說以趙桓的能力,在慌忙之下根本無法做出那種精準的判斷。
就算他真的留下了傳國玉璽,那自己手裡的這枚又是從哪來的?
宋朝的傳國玉璽一直都在皇帝身邊。
突襲行在的時候,杜壆也搜到了玉璽,並且和宋朝宗室們一起送到了齊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