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水軍主將率軍投降。
開京城裡的高麗國王做夢也想不到,他十分信任的金昌浚只是敗了一場戰鬥,立刻就選擇了投敵。
林沖讓金昌浚開啟水寨,把裡面的高麗士兵全部叫出來投降。
李俊順勢將水寨接手。
作為以後山東物資向朝鮮半島轉運的暫時存放點。
隨後齊軍便在金昌浚的帶領下,直逼開京城下。
城內的高麗君臣見狀只顧得仰天長嘆。
朝堂眾臣立刻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主戰,一部分勸和。
那架勢和當初金國兵臨開封府的時候,宋朝君臣的反應簡直是一模一樣。
王楷身為一國之君,怎麼可能輕易的選擇投敵。
他力排眾議,立刻傳令全國各道,讓他們速速帶兵前來勤王。
高麗是個小國。
地盤侷限於高麗半島。
土地面積不足,再加上國內多是山地,農業資源就十分稀缺。
扣扣伍陸彡74彡陸7伍
高麗人口也只有不到兩百萬。
種種原因造成了他們無法供養大規模的軍隊。
整個高麗,馬步軍與水軍加起來有十五萬人。
這還是他們為了防備金國崛起,在近十幾年招募了大量兵馬的結果。
和平時期,兵馬數量只有數萬而已。
此刻開京城內的守軍足有五萬人。
其餘部隊,除去被齊軍打殘收編的高麗水軍,整個高麗應該還剩馬步軍七萬人左右。
林沖圍城的時候,讓這些高麗降兵也到陣前來湊個聲勢。
當然,降兵們的指揮權當然不可能還落在金昌浚手裡。
李俊派了幾個水軍校尉,帶上他們麾下的軍官,整個換掉了高麗降兵的中上層。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並嚴令他們管好這些高麗兵。
若有違反軍紀者,決不輕饒。
這樣做固然會有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風險。
但現在林沖只需要他們安生一點,少鬧事。
不需要他們上場作戰。
城內的守軍看了,還真以為外面足有六七萬齊軍,嚇得縮在城裡,根本不敢出來。
林沖沒有將城池圍死,採用的是經典的圍三缺一打法。
西門明面上沒有齊軍把守,其實上暗地裡潛藏著五千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