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希尹手下照樣有八萬軍馬。
憑魯智深帶領的左廂半部,再加上隨行的下軍還有應天府守軍。
加起來也才六萬人。
陸陽進行計算的先決條件,就是不考慮城中宋軍的援助。
城裡的宋軍大多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帶上他們,反倒要壞事。
應天府兵馬不足,又能從哪裡調人來。
陸陽身前的沙盤上,標註著大大小小天下所有的州城。
而州城上放著一枚小小的兵牌。
代表著駐守此地的將領以及兵馬數量。
陸陽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兵牌看的他有些眼暈。
山東無兵可調,河北戰事吃緊,河東也在對峙。
那自己的地盤還有那裡?
“對了,還有兩淮。
我還有駐守兩淮的前廂。
杜壆手下的三萬餘人。
先前兩淮剛剛歸附,我還得派他們在兩淮鎮壓匪亂,防備宋軍。
前幾天軍情所報,兩淮匪亂已經基本平息。
宋朝自顧不暇,長江沿岸的兵力也沒有籌備戰爭的動作。
這支兵馬,可以暫時動一動。
只要留一部分人守住合肥,就算宋軍有反攻的計劃,我也不怕。”
說做便做。
陸陽立刻下令,命杜壆親自領兵,率酆泰、石寶、王寅、袁朗、厲天閏、司行方等部三萬人馬速速馳援應天府。
鄧元覺留守合肥。
前廂建立時間較晚。
是杜壆來投之後才正式確立的。
其戰力比起左右兩廂那些從軍十年,久歷征戰的老兵,是要稍差一些。
但比起一般下軍還是要厲害不少。
這些人都是新軍之中的人才,要不然也不可能剛剛結束訓練,就被陸陽調撥去建立前廂。
一年前,前廂剛剛跟著杜壆打下兩淮,也算是積累了不少戰鬥經驗。
這一年間不斷剿匪,不斷訓練。
進步應該頗為明顯。
等杜壆的兵馬趕到中原。
就可以和完顏希尹來一場決戰了。
合肥。
府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