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友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只能站在他身後,跟他一起傷感。
忽然,一個軍士叫道:“經略相公,你看,那廝又來了。”
眾人循聲望去,便見一個打著白幡的文官正在往嶺上走來。
鄒元慶今天不只上來過一次。
宋軍潰逃,种師中在山上被圍的時候,鄒元慶便上去勸過一次降。
結果被對方義正言辭的趕了出來。
他下山之後,跟完顏婁室建議,先將种師中逼入絕境,再進行勸降就會容易的多。
完顏婁室聽了他的建議。
直到將种師中的部下打到只剩幾十人,才再次派鄒元慶上嶺。
黃友起身道:“經略相公,用不用我射死這個無義之輩。”
种師中搖了搖頭:“不用了,讓他上來,咱們還能多休息一會。”
鄒元慶大搖大擺的上到了山頂上,趾高氣揚的說道:“種經略,我早就說過了。
大金皇帝久慕經略大名,誠信招將軍入大金為將。
你方才要是答應了,手下軍士們何至於傷亡如此慘重。”
种師中笑道:“軍士們個個願意為國捐軀,你這樣的人是不會懂的。”
鄒元慶被戳中痛處,他冷哼一聲:“種經略,你死到臨頭了還敢如此大言不慚。
金軍對你的忍耐不是沒有限度的。
完顏元帥雖然想讓你投降,卻不代表非你不可。
你要是能成為第一個投降金國的宋軍大將,立刻就會被立為典型。
到時候高官任做,嬌妻美妾任選。
這還不好嗎?”
种師中道:“立為典型,我看是背上罵名吧!
我六十七了,沒幾年好活了。
別說我根本就看不上你說的那些富貴。
就算我投降了,當了金國高官,也要被大宋百姓罵到土裡,遺臭萬年。
我一世英明,難道臨了了還要蒙塵嗎?”
鄒元慶反駁道:“非也,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也,將軍投靠大金,那是良禽擇木而棲,賢臣則主而侍。
大宋倒行逆施,皇帝信任奸臣,以致天下紛亂,民不聊生。
四處都有民亂,此起彼伏。
大宋軍隊連鎮壓國內的叛亂都快忙不過來了。
而大金順天應人,趁勢而起。
先滅遼國,再降高麗,後附西夏,國力強盛,幅員萬里。
金滅宋乃大勢所趨,萬民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