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貫死了,這訊息瞬時傳遍天下。
身處宋朝治下的百姓們又燃起了希望。
新皇登基,果然有新氣象。
他們堅定的認為,新即位的趙桓和他父親不一樣,是一個能中興大宋的明君。
只可惜這樣的好景不會太長。
童貫之死,讓其他幾大奸臣人心惶惶。
蔡京為了避禍,讓自己的兒子們全部辭官保命,跟他一起到南方避禍。
希望自己此舉,能讓趙桓放他一馬。
而蔡攸早已經和蔡家劃清了界限,跟隨趙佶南逃,沒有辭官。
至於王黻,此人也是個找死的貨色。
當初趙桓還沒有即位的時候,鄆王趙楷受寵。
王黻便暗中為趙楷謀劃,奪取太子之位。
結果此事敗露,被趙桓得知。
當時的趙桓確實不得寵,於是便打算將此事作為一張底牌,暫且按下不表。
同時也對王黻記恨上心。
如今趙桓即位,新仇舊賬自然要一起算清。
王黻聽聞皇帝召見,不敢不去。
於是連夜到皇帝寢宮之外。
卻沒想到趙桓只是溜他一溜,根本沒有見他的意思。
黃門官道:“王宰相來的如此之慢,想來是年紀大了。”
王黻立刻就聽出了言外之意:“是是,臣年紀大了,老眼昏花,恐不能再任此職,請尊駕代為通報陛下,許臣辭官還鄉。”
宦官剛進去不一會,便出來道:“准奏。”
王黻嘆了口氣,退出宮去。
他原想著自己沒在明面上犯過什麼大事,皇帝應該不好動自己,卻沒想到皇帝如此記仇,剛剛上位就要對他進行清洗。
王黻不明白的是,趙桓既要清洗奸臣,同樣也是處理趙佶留在朝堂上的殘餘勢力。
所謂一代朝廷一代臣。
皇帝換了,自然要把關鍵位置換成自己的心腹。
怎麼可能留著太上皇的心腹繼續佔據高位,那樣自己的皇位都做不安穩。
王黻連夜回家收拾好了東西,同時遞上了辭官的奏章。
這奏章很快批示。
王黻絲毫不敢停留,天一亮就出城,望家鄉方向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