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伏過來支援的齊軍其他部隊的兵馬。
如果齊軍不上當,那他就等完顏宗望的東路軍打下薊州,然後再過來跟他匯合。
到時候兩軍合流,強攻燕京。
這樣勝算也能大一點。
東方的薊州城內,呼延灼派人去了一趟二仙山,原想著通知一下公孫勝的師傅,讓他趕緊到城中來躲避一時。
免得被那些不講理的金軍無端砍了腦袋。
但是使者順著路到了二仙山下,卻發現整座山都被濃霧籠罩,久久不散。
上山的路也湮沒在了霧海里。
信使硬著頭皮往山上走去,沒過多久竟然又回到了原地。
沒有辦法,他只能將書信留在原地,自己回薊州城向呼延灼稟報情況。
呼延灼知道公孫勝是個有真本事的道人,他的師傅也是個隱世高人。
那濃霧怕是他造出來,用來保護二仙山的屏障。
既然對方不願意來,那也不必強求。
金軍能不能過得了薊州城還得兩說呢!
完顏宗望的大軍在平州集結完畢,同樣也是三萬人。
這東西兩路兵馬六萬人就已經是金軍幾乎全部的家底了。
除了在本土負責守衛的部隊,能動用的兵馬幾乎全部調動了起來。
金軍每次打仗就像是一場梭哈式的豪賭,只是他們很有自信,以為自己每次都能賭贏。
一旦他們輸一次,這六萬兵馬出了差池,大金國不說立刻土崩瓦解,至少未來幾十年內都無力南侵。
但金國就是憑這這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膽氣拼到現在的。
就算明知道有風險,他們也不會害怕。
完顏宗望大舉來犯。
這次不僅有他麾下的三萬金軍,他還帶上了投降於他的郭藥師以及大量作為後勤部隊的僕從軍,其中有漢人,契丹人,也有奚人,渤海人。
成分極其複雜。
郭藥師的五千常勝軍雖說比不上金軍,但好歹也是一隻實力不弱的部隊。
同樣編入戰兵,不用承擔那些雜活。
呼延灼手中也就五萬兵馬,上下軍各一半。
論精銳數量還是完顏宗望佔據優勢。
所以呼延灼並沒有主動出擊的打算。
這次作戰的主角甚至也不是他。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完顏宗望帶領大軍來到薊州城外安營紮寨。
薊州和燕京不一樣。
防禦設施遠遠沒有燕京那樣誇張。
完顏宗望有心早日攻下薊州,隨後去燕京和完顏宗翰匯合。
女真大軍在城外排布。
完顏宗望命郭藥師的常勝軍先打頭陣。
郭藥師也沒辦法。
他是降將,跟女真將領不可能一個待遇,投奔金國的時候就做好了被對方當成炮灰犧牲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