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這場恥辱性的潰敗已經成為了各國軍事界最大的話題。
我們來看一下齊王殿下對此的點評。
一向直性子的陸大將軍直言道:“宋軍這樣輸人,只怕是連面子都不要了。”
一個年輕士人拿著報紙對眾人如此念道。
“你說宋軍指揮系統一屆一屆一屆換了多少個總指揮了?
改過了嗎?
換湯不換藥啊!
人家老種經略也有理由說的。
我帶的什麼人啊?我帶的延安精銳。
你這批人是什麼人?你叫我帶。
大宋禁軍現在什麼水平?
就這麼幾個人,他劉延慶什麼的都在當都統制,他能當嗎!
當不了。
沒這個能力知道嗎?
再這麼下去要輸西夏了。
遼軍輸完輸西夏,再輸金軍。
接下來沒人輸了。”
書記道:“另一方面來說,宋軍也是備戰天下爭霸最早的軍隊。”
陸陽連忙抱手:“哎呦,謝天謝地!
我已經說了,這樣的大戰,宋軍本身就沒有打好基礎。
你能跟我保證在四五年後靖康元年)這樣的關鍵大戰他能贏啊?
務實一點,我勸趙官家,先把自己的戰術打法,作戰的理念先搞懂。
老種帶的好好的,你把他換了幹什麼?
在燕京輸個一比十戰損),你到告訴我怎麼解釋?
臉都不要了。”
齊國工匠改進過造紙術後,將紙張的成本壓的很低。
任何老百姓都能用的起。
因為紙價降低,也讓陸陽動起了籌辦官報的想法。
這樣就可以將自己的思想無縫傳達給諸位臣民。
上面的內容主要是國內外大事的簡要匯總,還有政府的重大舉措,與陸陽本人以及政府主要官員部分言行的記錄。
古代普通百姓很少會有讀書識字的機會。
很多人都是在很小的時候就不得不幫家裡做農活,以緩解生活壓力。
不過陸陽佔據山東以後在整個齊魯地區開展了大範圍的掃盲工作。
政府在當地設立公學,專門教百姓識字。
剛開始沒多少人願意去學,嫌學認字浪費時間,平時交流又用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