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大敗,童貫對朝廷上必須得有一個交代。
此戰最大的罪人肯定是他自己,但童貫豈會承認自己的錯誤。
他在寫奏摺的時候,直接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卸給了种師道。
說种師道天性好殺,不聽朝廷命令,擅自挑起雙方大戰。
才導致宋軍大敗。
趙佶聽說是种師道違反自己和平招降的意思,才會導致此次戰敗。
頓時怒火翻湧。
聖旨急下,將种師道調回東京。
改封右將軍,令其致仕。
再命劉延慶代替种師道接掌大軍。
上次童貫率領十萬大軍都被遼國五六萬人馬輕易擊敗。
這回再來,人數肯定不能少了。
他從西軍之中抽調了大批精銳,仍舊不夠。
又調了東京禁軍與河北禁軍到前線助戰。
東西兩路兵馬各自補充到十萬人馬。
總計二十萬大軍。
由劉延慶率領,陳兵邊界。
即便如此,劉延慶仍舊嫌少。
他還派人到河北各處匪巢招安。
想在進攻遼國之前,儘可能的擴大自己的軍力。
河北最大的一路匪軍。
抱犢山晁蓋和宋江一夥,劉延慶自然不會放過。
為了凸顯重視,他還特地派了自己的親兒子劉光世前往招撫。
劉光世帶著自己的親軍護衛,押著給晁蓋一夥的禮物。
不到半個月就到達了抱犢山附近。
眾人剛剛走過了界碑,卻見到前方小山頭上。
一群頭戴紅頭巾的嘍囉兵便站起身來,拉滿弓,對準了山下的宋軍。
領頭的喊道:“山下的宋軍聽著,不知道此處是何人的地界嗎?
現在速速退去,還能留汝等一命。
再往前一步,便是萬箭穿心。”
劉光世一使眼色,劉光國便上前喊道:“上面的別放箭,我們是朝廷派來招安的欽差,邀請你家大王到朝廷做官。
爾等速速前去通報。晚了半分恐你吃罪不起!”
那領頭的一聽,立馬便道:“你們在山下等著,我這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