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忠三人逃走以後,在山裡繞了個大圈,才灰頭土臉的返回了桐廬縣。
三人的部曲傷亡不重,但是卻丟了最重要的桐洲島水寨。
讓大軍的後方陷入危險境地。
王稟知道以後,勃然大怒。
只是他沒有資格將三人處斬,只得上報童貫。
童貫知道以後,對此事的態度卻頗為曖昧。
按軍規來說,喪地之罪,最輕也要貶官罷職。
讓大軍後路被斷,嚴重的甚至要斬首。
可是童貫和劉延慶劉光世他們丟失杭州在前,卻沒有收到任何懲罰。
若是此時重罰失陷桐洲島的楊惟忠等人,那劉延慶他們幾個的罪過要不要罰。
不患寡而患不均。
懲罰可以嚴重,但是必須要統一。
若要懲罰楊惟忠三人,就也得追究劉延慶的責任。
說不定還要追究到他自己。
這種事他怎麼會幹。
所以童貫只是下令批評,命三人好好反思。
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處罰。
這倒是把王稟氣得不輕。
桐廬縣只是個小縣城,城牆只有三丈高。
索性地方不大,防線較短。
防守壓力也會比大城小不少。
他立刻調回了在前線攻打烏龍嶺的大軍。
集中所有兵力和資源準備固守桐廬縣。
王稟進攻之時侵略如火,但他更擅長的卻是守禦之道。
就憑他手上這數萬兵馬。
哪怕只是桐廬縣這樣的小縣,齊吳兩軍在他彈盡糧絕之前,也不可能打進城來。
童貫見他全面收縮兵力,卻有些擔心,將其找來,詢問道:“正臣何意?孤城如何久守?”
王稟對曰:“樞相無慮,稟自有打算。”
烏龍嶺上。
太子方天定按常規視察防務。
卻見探子來報,直言嶺下的宋軍已經全部撤離。
他剛開始還不敢相信。
便親自帶人到山頭觀察。
卻見山腳下的宋軍營寨卻是沒有一絲人煙,儼然是一座空營。
方天定大驚,還以為是宋軍又使了什麼詭計。
立刻派遣探馬下山檢視情況。
那探馬一路往桐廬縣方向行去。
竟然遇到了一隊黑衣黑甲的軍士。
他認得那是齊軍的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