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延慶身為鄜延路兵馬副總管,東路軍諸將中官階最高者。
其與童貫之間也頗有私交。
老種經略鎮守延安府。
按照宋朝對於地方武將的政策,必須要有人從他手裡分權。
劉延慶就是其中之一。
老種本性孤高,哪怕深諳為官之道,也不願意趨炎附勢,故意去拍童貫的馬屁。
可是劉延慶就不一樣了,他不但長袖善舞,而且精於揣測上意。
議事之時,只要一看童貫的臉色,就知道他在想什麼。
每每幫著童貫制衡老種經略,讓童貫覺得劉延慶是一個可用的大才。
他還有另一個厲害的地方,這一點劉光世也只能算是遺傳。
那就是搶功勞。
只要仗一打完,被劉延慶在童貫面前聲情並茂的一番講述。
他是沒功也有功,有功勝三分。
童貫平時就用這一套騙徽宗皇帝,讓趙佶無法得知下方的真實情況。
連他徵梁山大敗而回都能糊弄過去。
趙佶還以為童貫的能力沒有問題,只是天氣不好,士卒水土不服而已。
可惜忽悠人者,終被別人忽悠。
他整天給宋徽宗報假訊息,卻不知道自己得到的訊息也沒多少是真的。
至少劉延慶就沒說過幾句真話。
在童貫眼裡,劉延慶就是西軍之中最厲害的幾個大將之一。
每次出征,必定建功。
然而下面的眾將都知道劉家父子是什麼德行。
打起仗來先當縮頭烏龜,一有優勢立馬出來搶功,眼看著打不過的時候,哪裡管什麼友軍不友軍的,父子倆跑得比兔子還快,騎著赤兔馬也追不上。
所以下面的軍官們都暗自給劉延慶起了個外號,叫“劉長腿”。
嘲諷他打起仗來只會跑。
以後這個外號還會由他兒子劉光世繼承。
童貫卻是不知這一點。
於是才寫了封信,讓在前線協助王稟攻打烏龍嶺的劉延慶立刻回杭州防守。
而杭州城的守將正好是劉光世。
兩人又在這裡相聚了。
童貫看著一老一少兩員西軍“猛將”,還有隨行而來的一萬鄜州兵馬,心裡的大石頭頓時落了地,以為自己安全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