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在山上一路遊覽,欣賞著雕刻藝術。
龍門山上的石窟,一直從北魏雕刻到清末。
歷時一千四百年。
其中北魏佔了三成,唐代佔了六成,其他所有朝代補充的造像只有一成。
哪怕是宋代去龍門觀看石窟,其中的大部分東西都是齊全的。
眾人在山上轉了一天,眼看著太陽就要落下。
劉法卻還沒有下山的打算。
張克公問道:“劉經略,時候不早了,咱們也該回營了吧。”
劉法卻道:“這才哪到哪啊!今晚不回營,就在這山上住。”
張克公頓時一驚:“不回營?那營中的軍士們怎麼辦?”
劉法說道:“我早就安排好了,張大人跟我來便是。”
眾人一路走著往山頂走去,張克公才發現這條路有些熟悉,正是他們剛到龍門山時,上山觀察洛陽地勢的地方。
再往上走了一段。
走出林子,便覺豁然開朗。
眼前竟然已經憑空出現了一座規模不小的營地。
軍士們搬運著鹿角,柵欄,放在前往營寨的通路上。
還有人不斷從山下將傷兵抬上山來。
張克公這才明白。
劉法已經打算放棄下面的大寨,甚至在決定將兵馬交給翟明的同時,就派人在山頂上搭建了一座臨時的營地。
這座營地較小,又在山頂,藉著地利之勢,防守難度要比住數萬人的大寨要低得多。
而且他們已經躲到了山上。
潰敗的敵軍就算從龍門山下過,看到了他們的空營,應該也不會選擇上山搜尋。
自當萬無一失。
“劉將軍妙算,下官佩服。”
劉法道:“既然如此,不妨陪老夫看看著洛陽之戰。張兵部請。”
張克公一看,才發現劉法竟然在山頂處用木杆和布搭成了一個擋風的幕府。
口子正對著遠方的洛陽城。
只見夜裡的洛陽城星火點點。
與往日別無二致。
可是不久之後,這裡就要變成一處兩軍交戰的戰場。
張克公吸了口冷風,跟劉法並肩坐在椅子上,靜等著戰鬥的開始。
洛陽南門,城樓之下。
杜壆和眾將率領萬餘兵馬埋伏在道路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