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陽此言,振聾發聵。
岳飛與王貴等五人彷彿找到了新的指導思想,頓時將陸陽的一番話記在心中。
王貴道:“這位先生所言甚是,我們習得一身武藝,不是為了給腐敗的朝廷當走狗的。
朝廷失德,便應以有德之人替之。
岳飛,我們幾兄弟都已經商量好了,共同投奔齊國,建功立業,保境安民。
現在只差你一個了。”
岳飛當時便想滿口答應,但是又回頭看了一眼自己的母親。
姚氏看著陸陽,嘆了口氣道:“你口才好,老身說不過你。”
隨後她又看到了兒子眼中那熱烈的激情。
便知道岳飛心中所想。
“兒子大了,總會有自己的想法。你要去便去吧。不過有一點。”
她又看向了陸陽。
“這位先生得答應我。”
陸陽道:“大娘有什麼要求,只管講。”
姚氏道:“飛兒他從小就一肚子俠義心腸,你不得逼他做他不願意做的齷齪事。”
眾人聞言,紛紛大笑:“自我家大王執掌梁山,梁山好漢個個行事光明磊落。怎會做齷齪之事。大娘多慮了。”
姚氏點了點頭,但表情卻不是很信。
岳飛見母親終於吐口,便連忙謝過。
“娘,孩兒日後,恐不能常在膝前盡孝了。”
姚氏將岳飛扶了起來:“孩子,男子漢大丈夫,志存高遠。娘乞會怪你!”
陸陽見此事已成,便立刻命人進來,幫岳家收拾家當。
姚氏這個不願意丟,那個不願意丟。
楊林急著說:“小姨,這些就別管了。到了我們那,什麼都是現成的。”
姚氏罵道:“你個敗家玩意,這些東西都好好的,丟了不可惜?再富也不能隨便浪費。”
陸陽知道這些經歷過窮苦日子的人,往往會更加珍惜身邊的每一樣可以利用的東西。
有些東西就算壞了也不願意輕易捨棄,而是想辦法二次利用。
他也沒有勸說的打算。
便讓人去買兩架馬車。
一架載著嶽和,一架裝著岳家的家當。
一行人浩浩蕩蕩的離開了孝悌裡。
岳家走的急,這次要去的地方又不能告訴別人,所以就沒有向鄉親們告別。
他們走了不久,村口便有人在討論。
“你說岳和一家,這是要去哪啊!家裡的地都不要了。”
另一人到是看到了一些東西。
“我方才見有家員外,帶著大批隨從來了嶽和家裡。
說不定是人家的遠房親戚,來這裡接自家人去過好日子了。
我聽那幫人說話,似乎是山東口音。”
經這人一講,他們也想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