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貫聞言,頓時明瞭。
兩人出府上馬,直奔蔡京太師府。
下人向裡面彙報:“童樞密回來了,和高太尉一起在外面求見。”
蔡京聽說童貫回來了,便和他兒子蔡攸說道:“童貫回來的這麼早,定然是大敗而回。讓他們兩個到我書房裡來見。”
蔡攸這便去迎接。
將兩人帶到書房外,然後自去歇息。
童貫見了蔡京,頓時淚如雨下,拜了再拜。
蔡京擺擺手:“休要煩惱,我知道你敗於梁山,折了軍馬之事,沒什麼大不了的。”
高俅幫童貫說話:“太師,賊寇佔據水泊,非船不能進。童樞密僅以馬步征剿,所以才吃了大虧。因此大敗,都是中了賊人的計策。”
他說是這麼說,但童貫根本連梁山泊的邊都沒摸到,被梁山兵馬在陸上就給打的七零八落。
只是回來後沒臉提起,所以才推說賊寇佔據天險,他心急之下中了賊寇奸計,這才大敗。
蔡京嘆道:“不管你是怎麼輸的,你已經輸了。聖上讓你調集大軍征討梁山,你不僅折了許多軍馬,浪費了許多錢糧,還折了八員大將,這種事怎麼敢讓聖上知道。”
童貫也知道自己這回犯了多大的事情,梁山元夜鬧東京,趙佶正在氣頭上。
派他去討梁山,他反而大敗而歸,損兵折將。
就算趙佶信任他,寵信他。
他犯了這麼大的事情,也難保趙佶不會一氣之下把他罷官,甚至直接殺了都有可能。
最少也得受點罪。
所以他要想洗清責任,此事就不能告訴皇帝。
童貫連忙道:“此事全仰仗太師了,請太師幫我遮蓋,救命啊!”
蔡京沉了口氣,眼珠一轉道:“明日,你便同我一起上朝。”
童貫驚道:“這,我要是······”
蔡京道:“別急,明日你便奏報,只說天氣炎熱,軍士們水土不服,上吐下瀉。你不得不退軍回來。”
童貫問道:“要是聖上震怒,說似此心腹大患,不去剿滅,必為禍殃。此等話語,我又該怎麼應對。”
高俅道:“樞密不需擔心,不是高俅誇口,只要太師保舉高俅領兵,親自前去征討,定能一鼓作氣,拿下樑山。”
蔡京道:“太尉肯去,那自是再好不過了。明日我就在朝前保舉太尉為帥。”
高俅又稟道:“只有一件,須得聖旨下令,督造船隻。或者用原本的官船,民船,或者以官價蒐購木料,打造戰船。水陸並進,船騎同往,到時候方可成功。”
蔡京點頭:“此事不難,朱勔在南方,要籌集木料船隻輕而易舉。既然此計已定,明日便去大內相見,面奏天子。”
兩人這就告退。
第二天五更,眾官員在殿閣相聚,在此歇息,等候上朝。
朝鼓響起,各依品次,分列丹闕。
拜舞起居已畢,分文武兩班列於玉階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