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便是趙良嗣。
“啟稟聖上,據臣所查,金國並未接受遼國冊封,河北奏報不屬實。還請聖上再發使臣,聯金攻遼!”
童貫此時適時地說道:“陛下,恢復漢家河山乃是我大宋百年大計,成先祖未竟之功,足以媲美太祖武皇帝的功績,萬萬不可因為一條謠言便半途而廢。”
徽宗問道:“那誰可以前去?”
趙良嗣毛遂自薦道:“下官願往。另外武義大夫馬政,能言善辯,可為副使,其子馬擴與登州王太守之子,忠翊郎王瑰可為隨行。”
徽宗頷首。
朝堂之上並無反對之聲。
因為這件事情早就討論過了,要不是半途傳來了遼國冊封金國的訊息,現在使團都已經到了金國境內了。
朝堂眾臣都知道了趙佶現在被童貫給忽悠瘸了,一心想著建立不世之功。
自己卻也勸不住,反而會被趙佶記在黑名單上。
於是就沒人願意幹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徽宗又問道:“登州可曾把金使送回?”
眾人互相看了一眼,最後還是童貫站出來。
“啟稟聖上,梁山賊寇與前些天打下了登州城與平海軍。負責護送的平海軍指揮使呼延慶與金使均下落不明。不止於此,梁山於二月起兵,至今已連陷三城。府庫倉廩,盡掠而去。若不早日剿滅,他日蓄養成勢,甚於北邊強虜。微臣不勝惶恐,伏乞吾皇聖斷。”
“哼!”
眾臣把腦袋埋得很低。
趙佶修養很高,一般不會生氣。
他能做出此等表現,就說明他已經在爆發的邊緣了。
“難道我泱泱大宋,就沒人能治的了一群草寇嗎?”
此時負責練兵調兵的高俅和童貫立刻站出來背鍋。
“臣有罪!”
“那還不趕緊給朕討平梁山。”
高俅早已準備多時。
“啟稟聖上,梁山不過烏賊草寇,不足為懼。何必興大軍剿討,臣保舉一人,定能將梁山踏破,擒來賊首,獻於尊前。”
徽宗聞此言,面色稍有緩和。
“即使卿之舉用,必無差錯,即此令起,飛捷報功,朕自會給他加官進爵,升遷高用。只是不知此人是誰?”
高俅道:“此人乃是開國之初,河東名將,鐵鞭靠山王呼延贊嫡派子孫,單名一個灼字。使兩條銅鞭,有萬夫不擋之勇。現受汝寧郡都統制,手下精兵良將頗多。有此人出馬必能征剿梁山泊。陛下可授其為兵馬指揮使,領馬步精銳軍士,剋日掃清水寨,還捷於朝!”
徽宗准奏,立刻下旨:著樞密院即便差人齎敕前往汝寧郡,星夜宣詔。
當日下朝,高俅便於帥府著樞密院撥一員軍官,齎擎聖旨,前去宣取。當日起行,限時定日,要呼延灼赴京聽命。
卻說陸陽回到梁山泊後便吩咐山寨休養生息。
他又派楊林帶人在宋遼邊境上蹲守,將因為遼國戰爭南逃的流民偷渡接引到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