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的高壓政策不但沒能將其他民族同化,反而激化了國內的民族矛盾,不僅無法讓漢人和契丹人蕹發左衽,甚至一些女真貴族反而開始學習漢人打扮。
最後蒙古崛起的時候,完顏女真已經完全漢化。
呼延慶是漢人,他的評價自然是站在漢人的角度上。
現在的女真人崛起,對於北地的漢人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女真人雖然連戰連勝,軍事實力不可小覷。
但他們對於其他民族卻統統保持著奴役的態度。
北地漢人要是從遼國治下到金國治下,地位便從下等公民一下變成奴才了,那日子就難過了。
兩人沒有再理會被自己人五花大綁的金國特使三人,指揮著艦隊往高麗行去。
既然現在遼國和金國之間的形式如此嚴峻,他們大可以放棄遼東這一站。
從山東到高麗,再去東瀛。
十幾艘船上裝滿了貨物。
不知這一趟能帶來多少的財富。
卻說三天前的夜晚,陸陽搭乘著登萊水師留下的小型舟船北渡到了現今的廟島。
它在北宋還有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名號——“沙門島。”
這座監獄在北宋時期就兇名赫赫。
不少史書對沙門島都有記載,如《宋史》《宋會要輯稿》《續資治通鑑》等。
《宋史·刑法志》說:“罪人貸死者,舊多配沙門島,至者多死。”
簡單的四個字“至者多死”,讓人對沙門島的恐怖有了無盡的想象空間,換句話說一旦被“刺配沙門島”,這人基本就沒了。
宋仁宗時,京東路轉運使王元舉就上書討論刺配沙門島的弊端。
王元舉說朝廷一年刺配到沙門島的犯人有三百人,十年就是三千人,可現在只剩下一百八十人,其餘的都死了。
刺配到沙門島的犯人的死亡率竟然高達百分之九十四,九死一生都不足以形容。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沙門島高死亡率,一方面是因為刺配的犯人過多,超出了整個牢城的承受限額。
另一方面也是守牢的公人剋扣犯人的口糧。
最關鍵的還在於孤島監獄的環境,對人心理的影響,形成變態。
宋神宗年間,官員馬默擔任登州知府時,發現沙門島的官員李慶,兩年內竟然虐殺了七百個犯人。
各方原因作用下。
沙門島絕對是一座有去無回的集中營。
陸陽坐在船頭眉頭緊皺,後面的焦挺安慰道:“哥哥不必擔心,想那孫孔目乃是大善之人,仁善者必有天佑。就算進了沙門島,也出不了什麼事情,再說了孫孔目才剛到此處不到半個月,就算要出事也沒有這麼快的。”
此時天剛剛亮,一道紅色的微光自海平面之下緩緩升起。
天上的星星依稀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