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元年,也就是明年。
年屆六十的宗澤乞請告老還鄉,獲准授予主管南京即應天府,今河南商丘)鴻慶寺的虛銜,遂退居家鄉義烏鄰縣東陽,結廬山谷間,擬著書自適以度晚年。
後被人誣告蔑視道教,宗澤被髮配鎮江“編管”。
宣和四年,宋徽宗舉行祭祀大典,實行大赦,宗澤才重獲自由。
宗澤先掌監鎮江酒稅,兩年後才調任巴州通判。
這時,金國在北方崛起,遼、金、宋之間正在展開激烈的鬥爭,憂國憂民的宗澤卻被遠置西南邊陲巴州,完全背離了他的意願。
宗澤在這期間所作的《古楠賦》、《重修英惠侯義濟廟記》,借景抒情,如泣如訴地表述了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並借漢末巴郡太守嚴顏隱喻自已,表達了願做“斷頭將軍”,決不做“投降將軍”的決心。
靖康元年初,在御史大夫陳過庭的推薦下,宗澤被藉以宗正少卿身份,充任和議使。
宗澤說:“此行不打算生還了。”
有人問他原因,宗澤說:“金人能夠悔過撤兵當然好,否則怎麼能向金人屈節以辱君命呢。”
朝中有人認為宗澤剛直不屈,恐怕有害於和議,宋欽宗就把宗澤派往戰爭前沿的磁州任知府。
當時太原失守,出任兩河地區的官員都藉故不到任。
宗澤說:“受朝廷俸祿卻逃避困難,決計不可。”
他在受命當日就獨自騎馬上路,隨從的只有十幾名老弱士卒。
後來開封被圍,宋欽宗命趙構為兵馬大元帥,宗澤汪伯彥為副帥。
他卻被人排擠,不得參與會議。
靖康二年正月,宗澤至開德,與金人十三戰皆勝。
但金人已經將開封劫掠完畢,返回北方。
趙構在南邊即位,李剛推薦宗澤擔任開封留守。
宗澤招募了數支規模高達數十萬的義軍,穩住了北方的局勢,給了南邊偏安喘息的時間。
然後又在北方抵抗金國數載,連金人都對他十分尊敬。
後來宗澤屢屢上書請趙構回到北方,有的是忠臣義士願意保護聖駕,反攻金國。
但他的二十多道奏章都沒有換來任何回應。
後來他憂憤成疾,背上長毒瘡。
不久之後,建炎二年,處於彌留之際的宗澤沒有一句話談及家事,言語中全在唸念不忘北伐,連呼“渡河!渡河!渡河!”後溘然長辭,享年七十歲。
開封官民聞知後都痛哭不已。
後由兒子宗穎和愛將岳飛一起扶柩至鎮江,與夫人陳氏合葬於鎮江京峴山上。
此等,大賢良才,忠臣義士,到最後竟然是被自己這邊的豬隊友給活活氣死的,怎能讓人不惋惜。
“問你呢!為何帶著這麼多兵器?”
呂方連忙回應道:“小人聽說山東地界有好幾股大盜匪,特意僱了一隻護衛,多帶些兵器,免得被劫。”
宗穎駕馬來到呂方身邊,說道:“你倒是挺捨得。”
呂方笑道:“沒辦法,小本買賣。必須得謹慎。我要是在半路上被賊寇給劫了,把鄉親和東主們的錢都賠完了,我就回不了家了。”
“一路上可曾遇到過賊寇?”
呂方道:“小人運氣還好,一路過來都沒有碰到大股盜匪,一些流寇看我們人多也不敢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