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面的鄒淵鄒潤手裡也拿著尖刀。
孫立不願落草,也不想和親戚們廝殺。
正是為難之際,只聽一聲且慢。
宋江掀開簾子進到堂中。
“大嫂息怒,孫提轄既然不肯上山入夥,又何必強求呢?”
孫立起身,驚疑的問道:“這位是?”
“小可宋江。”
“難道是及時雨宋公明?”
宋江的名號連孫立這種提轄也曾聽過。
“區區賤名,入不得提轄之耳。”
孫立連忙拜道:“久聞義士大名,不想今日相見。對了,您不是在二龍山落腳嗎?”
眾人見宋江過來,劍拔弩張的氣氛頓時緩和。
紛紛以宋江為首,坐在桌子周邊。
宋江不愧是吏道純熟之輩,會說話,會做人。
與孫立剛剛結識沒一會便以兄弟相稱。
“哈哈哈,哥哥說的這真是······”
宋江抱著肘,就真的像哥哥跟弟弟說話一樣。
“提轄的心思我是知道的,學得本領報效國家,光宗耀祖,宋江何嘗不想如此啊!誰願意面帶金印,躲躲藏藏的了此一生。大丈夫生來便當以忠義為本,我等卻不得不棄忠求義。為的是什麼?”
眾人紛紛側耳傾聽。
“為的就是殺盡貪官,懲治奸佞,招納天下好漢,共行忠義之舉,輔國安民。總有一天,聖上垂憐,慧眼看見我們的忠肝義膽,下旨招安,到時候我們一起報效朝廷,豈不是能忠義雙全了!”
孫立本就沒有要造反的想法,聽到宋江此時的規劃,也不由得心動了起來。
這樣確實能不毀壞親戚之間的情誼,以後招安,說不定還能更進一步。
是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宋江接著道:“方才所言,並非是為提轄所發,只是宋江肺腑之言,不吐不快。”
這他可沒說謊,宋江自從上了二龍山,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招安。
孫立聞言也沒有其他選擇。
當時便下拜道:“哥哥這番話,如撥雲見日,小弟願上二龍山入夥,與哥哥生死一處。”
宋江連忙去扶:“好兄弟,快快請起!”
登州事了,宋江便帶著一行十二人趕回了二龍山。
鄒氏叔侄則直奔梁山而去。
二龍山又得了六個頭領,自是大喜過望。
晁蓋帶人擺宴慶功,也為孫立等人接風洗塵。
宴後,宋江便提出了他謀劃已久的計劃。
“晁天王,梁山兄弟攻打祝家莊,久攻不下。依我之見,並非是不能打,而是不願打。祝家莊地勢險要,人馬眾多,強攻之下,縱然可得,也會損失大量兵馬,得不償失。所以才會圍困日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