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地遠處開來了一票船隊,約有二三百條。
阮家兄弟急著戴罪立功,阮小二和阮小五不顧安道全叮囑,還是帶著兵馬下山來援。
只是他們身上有傷,前面就由李俊和童家兄弟指揮。
三人看著滿河亂撲騰的官軍,竟然有種起漁網時,滿是大魚的喜悅感。
張清不會游泳,只能緊緊抱著戰馬的脖子,讓自己不會沉下去。
童家兄弟眼尖,指揮著小船上去先把灌飽了水的張清拉上船來。
收了他的武器,拿下他的錦袋,剝去他的衣甲,再五花大綁,交給後面的兄弟們看管。
隨後將他的戰馬也撈了上來。
只見滿江都是東昌府軍士,一邊喊著救命,一邊往船邊撲騰。
水軍將士們像撈魚一樣把東昌府兵馬撈上船。
眾軍先把俘虜收繳了軍器衣甲押送回營看管。
隨後留下二百騎軍守營,其他兵馬立刻趕往東昌府。
武松和華重等人帶領幾十心腹好手換上官軍的衣甲,在身上抹上死人的血,故意把頭髮弄亂,再弄的臉上髒兮兮。
讓一個東昌府本地的軍士帶路,一行來到了東昌府大門前。
那軍士用本地的方言向城樓上哭告道:“不好了,都監相公中了梁山賊寇的計,被賊寇在侯營伏擊,危在旦夕,我等好不容易殺出重圍,前來報信,請大人快快發兵去救啊!”
府尹聞言大驚,連忙放下吊橋讓這些軍士先進來。
武松見吊橋降下,不由分說,兩刀將吊橋的吊索砍斷。
他帶人衝進了城池,站住了城門。
府尹這才知道自己放進來的並不是真正的官軍殘兵,而是梁山假扮的。
“苦也!”
後面跟隨而來的騎兵徑直衝進了城去,張清帶了八百人出城,城內守衛空虛,守門的軍士竟然只剩一百多人。
他們難以抵擋梁山的猛攻,只能棄械投降。
府尹在城樓為張清助陣,當然也沒有逃走的機會,直接被梁山軍士剝了官服綁到了城門口。
武松見了呵斥道:“不得無禮。”
他曾在東昌府下的陽穀縣當差一年。
這東昌府的陳文昭陳府尹他早就有所耳聞。
原著中,武松鬥殺西門慶之後送到東平府看押等候發配。陳府尹見武松卻有冤情,又是個英雄好漢,就對他頗為照顧,而且還酌情減輕了武松的罪行。這一段沒什麼大問題。但陳文昭在原著中是東平府府尹,而陽穀縣卻是東昌府屬縣。施老對於地理方面確實有一些薄弱。武松在陽穀縣犯案被捉,肯定要送東昌府,這裡就把陳文昭也改為東昌府府尹。)
此人生平正直,頗有賢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才華橫溢,寫得一手好文章。
為人忠孝仁慈,善待百姓。
增戶口,辦錢糧。
黎民百姓稱其有德。
訴訟公正,嚴打盜賊。
鄉親父老,多有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