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按照張叔夜信中之計,帶兵出城之後派出大規模的探哨阻斷梁山探子的視線。
隨後在此處埋伏下來,靜等陸陽上門。
果不其然,經過了一天多的蹲守,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等到了梁山回援的部隊。
但對方似乎看出了不對勁,隊伍只有一半進入了包圍圈便停下來,看樣子還要往後退。
不能再等,他立刻下令,發起進攻。
隱藏在林子裡的軍士拉開手裡的弓弩,朝著梁山軍隊攢射而去。
梁山前軍都是騎兵。
後面的步兵還未進入伏擊圈。
騎兵們的裝備最好。
也做過應對突襲埋伏的專項訓練。
聽聞鑼聲一起,各都頭分別指揮自己的手下下馬結陣。
用戰馬當作屏障,拿掛在馬鞍上的盾牌護住要害。
一部分手裡有遠端武器的軍士,從縫隙之中觀察敵軍箭矢的來源,然後用弓箭或者投擲武器還擊。
官軍見弓弩作用不大,也沒多少敢衝出林子跟梁山的騎軍肉搏。
畢竟廂軍中弓弩手的佔比已經接近八成。
雙方一時之間陷入僵局,紛紛拿著遠端武器對射。
梁山隊伍後面的步卒被官軍衝鋒分割開來,騎軍完全陷入包圍,而步軍還在後面跟官軍纏鬥。
武松手持雙刀,身披堅甲。
帶領麾下直衝過去。
官軍見他勇猛異常。
一個都頭命自己的手下把火力全部集中在武松一人身上。
想不到武松雖然身形高大,但動作卻極為敏捷。
他伸手一把扯過了一個官軍步卒當場捏死,然後拿他的屍體當作盾牌一路衝鋒過去。
數十支箭同時射來。
大部分被屍體擋下,兩支箭射中武松,一支命中肩頭,一直命中大腿。
結果只是射在甲上。
梁山的將官大多身披兩層以上的重甲。
外面一套重型扎甲,裡面套著鎖甲,再裡面還有一層綿甲,最後是貼身衣物。
防禦能力一流,除非近距離被神臂弓射中,否則根本不用擔心有性命危險。
當然宋代是沒有綿甲的,這是陸陽用後世的思路提供給湯隆,再由湯隆完善之後的產品。
北宋末年氣候寒冷。
天氣十分極端。